李洋: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推动“双减”走深走实

为帮助学生和家长“减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三年来,“双减”政策已让中小学生校外学科类培训参与率和相关家庭支出显著下降,“双减”前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由约12.4万个压减到4932个,压减率96%,培训收费较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校内课后服务也在快速发展,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已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不过,近期有调研表明,尽管校外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减少,仍有部分家庭选择“一对一”“住家教师”等昂贵但隐蔽的方式继续让孩子接受培训。盲目追求通过校外补习来提升学业成绩,使得一些家庭背上了高昂的教育成本,同时,这也背离了“双减”政策的初衷,影响了“双减”实施的成效。

对此,各方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合作治理,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投资观念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减少高价校外学科类补习现象,让“双减”政策走深走实,带动基础教育更深层次的变革。具体而言大致有三个方面:

首先,多措并举提升中小学,特别是薄弱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受地方财力、学校生源质量、教育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学校的办学质量与课后服务质量往往彼此存在差异,这也是家长选择校外补习的常见原因之一。对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应不断提高教学与辅导水平,全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尽量缩小学校间的水平差距。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课程资源库,扩大优质线上资源供给,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低成本的线上优质课后服务资源;同时,学校也应开发设置科技类、劳动类、艺术类等多种非学科类优质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及更高品质的学习内容。国务院在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也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

其次,完善校家社合作机制,多主体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对接、改善与优化。校家社的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有助于充分发挥其在机制中的独特作用。对于学习,必须强化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学校应在改善教师队伍、提高课堂质量、优化作业设计、扩大课后服务、加强家校联系等方面多管齐下、查漏补缺,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培养学生及家长对校园课后服务的信心。对于家庭,要注重家庭参与的纽带作用,在校内提质增效有效落实的前提下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助推校内外减负赋能的同频实现。对于社会,应融通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对提供社会教育的机构和组织,由政府和教育部门进行统一的价格指导和采购监督,这既能督促其保质保量运营,又可以引导资本在教育领域良性发展。     

最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家庭改善教育投资观念与行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各级政府和学校应严格遵循指导意见,进一步探索可行之道,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投资观念,营造健康的社会教育氛围。中小学校要依托家长学校、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将学生家长的“唯成绩论”,引导向注重子女的素质全面发展、关注子女内在潜质与未来生涯规划的匹配性的正确方向,在教育投资上保持经济、情感投入的平衡。同时,各相关机构与媒体也应积极宣讲“双减”等重大教育政策,在社会氛围和社会价值取向上帮助“双减”落到实处。(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学者)

热门相关:大爱晚成,卯上天价老婆   逃妻鲜嫩嫩:霸道老公,吻够没   间谍的战争   豪门宠婚:权少夫人萌上天   重生九零娇娇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