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基层减负“三问三答”,破“小马拉大车”之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基层减负究竟减什么?为何而减?怎么减?想明白这三个问题,善做“减法”,以减增效,破“小马拉大车”之困,才能真正把基层负担减下来。

基层减负究竟减什么?“减法”公式是“被减数-减数=差”,基层减负的减法“被减数”即基层干部面临的现状,关键在于找到基层减负的“减数”,才能对症下药、破局解困。“文山会海”“堆积挂牌”“爬楼回复”“表哥表姐”“层层甩锅”……这些网络热梗不是空穴来风,它们真实存在且将本该扎根基层的“泥腿干部”被不必要的负担束缚了手脚,一度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形式主义思想作祟,根源在于政绩观的错位与责任心的缺失。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偏“思”导致偏“为”,应当着手减掉“思想顽疾”,连根拔起思想偏差“藤蔓”,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基层减负为何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依然存在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红头文件虽减少,点对点通知在增多,考核次数虽减少,变相督考压力在加码……一些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新问题仍在困扰基层。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基层干部搞表面工作多了,基层治理的实效就要差了。因此基层干部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基层减负迫在眉睫,要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

基层减负如何落到实处?“负担”轻了,“步子”就快了。彻底解决基层减负任重道远,需要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破题,以考核“瘦身”解题,用扎实作风答题。解散重复无用群聊,减少“收到”“打卡”指标,让数字政务回归提质增效初衷,这些是基层减负基础动作,要想彻底解决,一方面要实现考核“瘦身”,用好优化考核“指挥棒”,避免考核过度留痕和层层加码,建立科学务实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作风,减负不等于减责,松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绑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工作不能停留在表格中、照片里,要切切实实地聚焦主责主业,治理好基层,服务好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梦岭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王舒娴】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