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金秋时节,穿行在赣鄱大地,万亩良田黄绿相间,村庄屋舍星罗棋布,一幅幅青山巍巍、溪水潺潺、鸟鸣啁啾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
“江西是个好地方”,从赣北到赣南,千山竞绿;从赣江到鄱阳湖,万水皆清;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等候鸟在鄱阳湖越冬,赣鄱大地生机盎然。在这片16.6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一场生动的绿色实践正在进行。
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合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推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由“重点标志性战役”向“系统性美丽建设”衔接,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以高品质生态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明显成效。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基石,坚决扛起美丽江西建设的政治责任
江西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先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2016年、2019年两次视察江西,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刻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赣鄱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协调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7月,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江西实践路径,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作为“三大高地”之一。
9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江西建设推进会召开,省委书记尹弘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
一系列宏观布局、微观落子陆续推出。
生态兴则文明兴,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从未停步。江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扛起美丽江西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美丽江西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厚植绿色生态底色,让生态环境质量更优
江西深知,要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就要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开展两轮“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高水平改善。1至9月,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6.6%,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提前过半,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中部地区领先、稳居全国前列。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连续6年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绿盾”行动,坚决守牢美丽江西建设安全底线。累计筹集流域补偿资金253.18亿元,三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99.44万亩,以及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2500余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湿地保护率达61.99%。
——深化矿山生态治理,出台全国首个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赣州市、抚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示范项目,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21.92万亩。
激活绿色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每天走走路,就能用碳币兑换‘低碳福利’。”近日,抚州市民邹明感慨。在抚州,“绿宝碳普惠制”点亮民生幸福,该市建立了“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金融”三位一体的碳币循环机制,对低碳行为给予“碳币”奖励,累计注册155.69万人,实现碳减排15.68万吨。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江西,各地都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追青逐绿、向美而行蔚然成风。
近年来,江西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制定出台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目前,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铜冶炼等一批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优于国家标杆水平,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级绿色园区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为积极推进“双碳”行动,江西构建和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措施,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目前,全省已储备减污降碳项目700多个,引导5000亿元以上资金进入生态环保领域,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拓宽绿色发展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放眼今日的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山林连绵,风景优美,这个昔日的贫困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享有“中国特色竹乡”美誉的资溪县建成竹科技产业园,吸引10多家企业入园,形成全产业链,一根原价值20元的毛竹经加工后可获利100元;赣州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发行绿色债券30亿元,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突破100亿元……
典范样本,千帆竞发。江西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江西积极探索如何做到从点上出彩向全域拓展,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让绿水青山的“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价值”。
江西建立健全核算评估标准,加快建成全省统一的GEP核算平台,全面开展定期核算,形成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产业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绿色经济体系;加快排污权储备交易、自然资源储备、湿地资源运营等试点示范,培育多种类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
截至目前,江西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居全国第四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个,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绿色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居中部地区首位。(朱晨欣 全媒体记者 朱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