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Z世代不是一个群体,而是一种文化

英国“小黑书在线”网站5月28日文章,原题:Z世代不是一个群体,而是一种文化 我们首先来关注两位风云人物,Jay-Z和碧昂斯的女儿布鲁·艾薇·卡特,以及著名歌星波兹·马龙,两人虽然相差16岁,但都是Z世代的代表人物。因此,想要为Z世代划定范围,仅仅靠人口统计学描述是远远不够的。

Z世代消费能力达4500亿美元

Z世代不是一个群体,而是一种文化,它反映了时代迅速发展下个人价值、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心理影响,未来路在何方,尚未可知。

对于这个迷恋年轻人的世界来说,Z世代的喜好成为独特的养料,他们高达4500亿美元的消费能力,赚足各大品牌的眼球。但从社交媒体上的红人到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红,要想赢得他们的拥护有时如水中捞月一般。

研究人员梳理了超100份围绕Z世代议题展开的权威研究,并结合数据和深度访谈,尝试捕捉流行趋势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努力为品牌发展提供富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意见。

网络是第三场所

显而易见,Z世代有着极强的互联性:他们多数会在十岁前拥有第一部手机,除了睡觉,半数时间都在用手机,高度社交沉浸却往往伴随着社交焦虑。75%的Z世代群体相信互联网能够让人们走得更近,而他们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这一点。

第三场所,通常是指除家和工作场所之外人们消磨时间的场所,它能让人逃避工作的压力,回归“自在”,它与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健身房、社区中心、酒吧、教堂,这些地方都能让我们找到同伴,获得认同感。

但Z世代模糊了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在各大平台上打游戏和聊天时,打造了独属于自己的网络第三场所。

Z世代可以在这些场所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品牌也一样可以找到自己的受众。在兴趣和粉丝效应的驱动下,线上社区为品牌识别和赢得用户打造了绝佳的机遇。品牌同样能反哺社区,重新审视现有的消费者体验和“搜索—消费”的线上模式,找出Z世代消费者所渴求的深度线上互动模式。

身份认同就是一切

以往的人可能会讨厌被标签化,但拥有强烈身份认同感的Z世代却在积极拥抱标签。

Z世代正是在通过身份认同消费品牌和娱乐产品。指尖滑动,手机屏幕的方寸天地包罗万象,不断加快的趋势演变,都在影响Z世代对个人身份的塑造,他们努力同千禧一代划清界限,尽管两者都在通过音乐、电影和电视接收信息。

Z世代敢于尝试多种可能,他们紧跟潮流,又拒绝成为某一种亚文化的附庸。在声破天(音乐软件)的时代,诸如“你就是性感反派”和“我所梦想的人生”之类高度个性化的播放列表,是Z世代听众彰显自己品位、心情、愿景和身份的一种手段。

要想身在局中又不被潮流所淘汰,品牌要传达自己能为Z世代消费者的个人身份带来的价值,确保自身的价值能够吸引或调动用户。

品牌还应降低期待,转换策略。品牌能够全面占有消费者认同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相反,品牌应寻求赢得Z世代认同的时机和思路。

过去5年来,Z世代经历了新冠疫情、政治和经济危机、地区冲突。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但在信息高速爆炸、无孔不入的今天,危机似乎离每一个人更近了。

在互联网“回声室效应”的影响下,Z世代的世界观宽容度可能没那么高,品牌往往也深受其害。67%的Z世代都曾因品牌行为不符合自身价值观而停止购买该品牌产品,如果品牌代言人无法践行品牌所传达的价值观,往往会受到Z世代消费者的批评。

品牌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但也要以Z世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自说自话、表演欲强的品牌,Z世代从来都不感冒,品牌需要认真领会Z世代所倡导的“脚踏实地”的口号。

作为时代变化的产物,Z世代年轻而迷人,且将持续成为品牌关注的焦点。要想破译Z世代的密码,品牌营销需要以文化引领为切入点,尝试实现共情,并满足个体个性所导致的差异化需求,以最终赢得Z世代的支持。(作者劳伦·斯托克尔,华泽勋译)

热门相关:大数据修仙   超能狂兵   脑洞大爆炸   兵王传说   特工皇后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