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在达沃斯感受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期待”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月15日至19日,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小镇举行,此次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率领高规格的庞大中方代表团出席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笔者也在时隔4年后再次来到美丽的冰雪小镇达沃斯。今年会议期间雪下得尤其大,平均积雪厚度达到80毫米,而往年只有50多毫米。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曾说,选择在阿尔卑斯山上的达沃斯开年会,目的就是让大家在如画的风景中放松心情、畅所欲言。而这场在“几十年来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冲突背景下”召开的年会中,不少嘉宾却多少表现得有些心事重重,国际风云的变幻让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这个知名的经济和社交论坛上越来越明显。
慕安会副主席现身晚餐会,为了解新动向?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年会有2800多位全球政界和经济界重要人物参加,已经和疫情之前的参会人数相当。他们共同为过去一年的全球经济“把脉”,试图找到一条能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出路。会议期间,有一位政界人士虽未到现场,但其名字的出现频率却极高,那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年会开幕当天,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艾奥瓦州共和党党内初选,此后于23日又拿下一局,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获胜。美国《政治报》网站以《特朗普的“幽灵”笼罩达沃斯》为题刊文称,特朗普2.0的前景让一些人感到恐慌。
这让我们回想起2017年的达沃斯论坛。当年恰逢特朗普刚刚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不少与会嘉宾谈到此事时也是忧心忡忡。如今达沃斯论坛又一次遇上“特朗普因素”,但与2017年不同的是,这次特朗普似乎不再只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各种全面且深远的不确定性,甚至是风险。这些不确定性中包含漫长的俄乌冲突、正在溢出的巴以冲突,包含动荡调整中的大国关系和全球供应链,多重因素使得2024年经贸环境远比2017年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
会议期间,阿根廷新任总统米莱在论坛上充满“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演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长达23分钟的演讲迅速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现场的企业家们似乎更关注与自身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话题,尤其是他们对特朗普的担忧。我们在达沃斯遇到的不少企业家都表示,他们随后还计划参加2月将在德国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准备在这个西方最大、最重要的安全论坛上寻找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的新迹象。而慕安会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本尼迪克特·弗兰基(Benedikt Franke)也出现在达沃斯论坛当天的一场晚餐会上,也许是想从达沃斯论坛这里了解一些相关动向。
这场由埃及沙菲克·贾布尔基金会主办的晚餐会的主题为“预测不可预测性”(Expect the Unexpected),现场官产学大佬云集,参会者有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埃及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尼娅·马沙特、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学者,大家都热情地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讨论如何避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大西洋理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肯普在发言中表示,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在这场埃及主办的边会中也有俄罗斯人、犹太人、巴勒斯坦人等同台发言,可见达沃斯论坛中高端边会的包容性、不敏感、中立等特点。我们当时也应邀发言,阐释了中国智库的见解,并建议可以就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召开更高层次的国际和平会议,包括也需要开展冲突各方参与的“二轨对话”,该建议得到了瑞士智库的积极响应。
在这个平台上,关于中国的叙事更客观、平衡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也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挑战。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之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纷纷调低了对202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达沃斯论坛主办方每年也都会发布《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今年的报告对全球30名首席经济学家进行了调查,其中有70%的人认为2024年地缘政治碎片化的趋势将会加剧。受此影响,53%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尤其是欧洲经济增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不过,分别有57%和6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将会强劲增长。
论坛期间,中国公布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5.2%。大多数与会嘉宾都清楚地看到,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对我们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了强大韧性和增长潜力。当然也有人质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此,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直言,像中国这样经济体量的国家,两位数的增长太奢侈;但比起其他大国,中国经济数据“已经好得多”。世界经济增长已经大不如前,而且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为别的国家提供“增长模式”,南方国家也不必成为北方。
在中国工作了20年的时尚设计师哈立德说道:“2004年我想去中国工作时,没有设计公司派我去,因为当时这个市场还不是他们的发展重点,于是我只能自己去闯一闯。”作为“法德混血儿”,哈立德与欧洲多国的时尚品牌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近几年,当初拒绝他到中国经营分公司的企业又都主动找上门来,请他牵线搭桥。他说,中国消费者愿意适应变化,中国市场充满活力又高效,极具吸引力。
除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为与会嘉宾打了一剂“强心针”外,中国政府近期的开放政策也鼓舞着他们。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已宣布对11个国家实施相应免签证入境政策,其中很多都是单方面免签。艾利森教授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向我们仔细询问了有哪些国家获得了中方的免签待遇。知名记者和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则表示,他对美国也获得了中国单方面签证申请便利化政策感到高兴。现在,这两位都开始考虑在春季开启今年的访华行程。中方在签证政策上打破此前追求对等的常规做法,引发全球商界人士的极大兴趣,他们期待中方未来推动更多此类政策出台。
今年,中国声音通过中方代表团的高规格参会迎来在达沃斯的全面回归,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应对地缘政治挑战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2023年3月,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日前巴基斯坦和伊朗因越境袭击了各自认定的恐怖分子而出现外交龃龉,据德新社报道,在中方的协调下,双方的表态出现缓和并于19日宣布全面恢复外交关系。以前达沃斯论坛上的各界人士对中国的期待更多在于经济发展,现在显然也希望中国更多参与调解国际冲突,展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今年的论坛上,对多边主义、合作共赢的呼声也明显更加强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2023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炎热的一年,但也可能是从今往后最凉快的一年。”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的发展议题必须要全世界共同应对,而中国正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艾睿铂总裁西蒙·弗雷克利表示:“我很欣慰,在世界经济论坛这个平台上,多数人关于中国的叙事都更客观、平衡”。
印度用小册子和免费小吃“刷存在感”,沙特“沙漠达沃斯”获关注
达沃斯论坛是能够接触到全球政治和经济界代表、智库人士及知名媒体的互动平台。除主会场外,各种边会和活动也为多边或者双边人士交流提供便利,各类公开场合与咖啡厅、酒吧等场所也构成了多样的社交空间。据我们观察,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在论坛期间积极开展社交,但在接受采访、积极办会方面则显得参与度有些不足。影响他们参与热情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大部分外媒都会追问比较尖锐的问题,比如我们就被反复多次追问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看法,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数据已经很有说服力;二是达沃斯论坛是按照商业逻辑运行的论坛,积极办会和参会都需要成本,中企未来在做相关预算时,应将主动参与国际论坛的预算纳入其中,并在公关策略方面有所加强。
中国代表团深知在达沃斯论坛进行品牌营销和推动信任重建的重要性。中方在论坛上主办了午餐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参会的14家跨国公司的负责人重申“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在民间层面,中国代表团成员和企业家也积极参加了达沃斯论坛的各种边会和讨论,也有不少中企在论坛做了广告。达沃斯镇的主要大道两侧均展示着全球重要企业的标识,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但据我们观察,中国企业广告的数量仍不够多。此外,中国企业和机构也在达沃斯论坛举办了关于投资贸易及数字科技的活动,但话题的宽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扩大,风格也可以更加活泼。
印度人这次在达沃斯论坛的表现十分活跃。他们在小镇上四处分发宣传印度产品和国家形象的小册子,提供免费咖啡或小吃以吸引注意力。这种看上去有些“随意”的做法其实成本不高,却刷高了印度的存在感。今年《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中有93%的受访者认为南亚经济会实现增长,恐怕与印度对自身的大力宣传不无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西方通过主办各种活动达到了议题设置的目的,而我们既需要应对西方设定的议题,也需要加强自己设定议题的能力。在一场由美国新闻媒体Semafor组织的关于中小企业在非洲和可持续发展的边会上,一名中国企业家不仅参加了会议,还讲述了自己在非洲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引起不小的关注,可惜能这样展开宣讲的中国企业家还不多。
在本次论坛上,“人工智能(AI)监管”是最火热的议题之一,一众AI领先企业的负责人纷纷到场,比如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就成了话题人物,到处发表演讲、接受采访。还有很多AI专家和机构利用论坛平台发布倡议和研究报告、展示产品、分发宣传册、领取或者颁发奖项、邀请知名企业家或政界人士为自己主办的边会站台等。比如印度印孚瑟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邀请到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来自己的展位演讲,借机展示自己在AI领域“负责任”的形象。还有一些组织和机构则邀请青年代表参与讨论发言,培养他们对AI的认知,影响他们的立场。这种较为成熟且有效的议题设置能力是值得中企借鉴学习的。
当前多极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达沃斯论坛自身也在从一个商务色彩浓厚的平台演进成为一个多极世界互动的平台。目前全球一些有着参与国际事务雄心的国家正纷纷学习瑞士的模式,通过构建类似达沃斯论坛这样的国际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影响力,比如上个月刚刚举办的卡塔尔多哈论坛,以及沙特在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FII)论坛”也在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号称“沙漠达沃斯”。在我们看来,应当鼓励有“出海”经验或意愿的企业以量力而行的方式参加此类论坛,更多地发言交流、组织活动,努力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塑造更有影响力的中国形象。在未来,中国可以成为积极的推动方和引领方,以加快全球新的治理体系的形成。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也将在海南举行,这对于我们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也是一个好机会。(作者分别为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和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本报赴瑞士特派记者颜欢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