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从桂湖来(行天下)
蒲光树《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30日 第 12 版)
香从桂湖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桂湖的香,香在湖边的桂树,香在湖里的荷花,香在杨升庵的书卷里。
一
听说杨升庵“住”在桂湖,与我在一个城市,我有些得意,于是时不时去桂湖,站在他的塑像下,傻傻地想,要是能成为他的影子,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杨升庵,名慎,号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学者。他十一岁能诗,号称神童,20多岁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前程似锦,然而,由于卷入内阁“大礼议”事件,被发配云南,三十多年颠沛流离,直到七十二岁客死他乡,就再也没有回到朝廷。
坎坷的经历也成就了杨升庵。他一直坚守心中的信念,豁达乐观,笑对人生。流放云南,往返川滇,途经泸州,他站在泸州码头的沙滩上,眼望浩浩长江,万般滋味涌上心头,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扬名天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淡泊洒脱的悲壮情怀,令世人为之倾倒。
在边陲云南,他寄情山水,咏志抒怀,留下大量诗篇,登顶明代文坛顶峰,成为明代文坛标杆式人物。他博览群书,凭借翰林学士的渊博学养,潜心学问,在音韵、天文、地理、戏剧、医学、哲学、训诂学、民族民俗、民间文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一生著述百余种,对后世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为云南培养了不少人才,在云南推行中原文化,使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在促进汉民族与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文化认同方面起到了作用。
二
古色古香的升庵祠、升庵书屋,陈列着杨升庵的生平事迹,讲述着杨升庵与桂湖的故事。橱窗里《升庵集》《陶情乐府》《升庵诗文补遗》那些泛黄的书卷散发出一缕缕书香,从玻璃橱窗里挤出来,落进了桂蕊里,落在了尖尖角,落入了春夏秋冬流动的空气里,引得人们来桂湖,为了桂,为了荷,更为了杨升庵。
杨升庵在桂湖长大,桂湖那时叫南亭。南亭建于隋,初唐时卢照邻等文人常来此地,南亭逐渐建造成为优美的衙署园林。穿越几百年时空,到了明代,南亭迎来了杨升庵。杨升庵在南亭读书游玩,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他在南亭的湖边遍植桂树,桂树成为南亭一道靓丽的风景。他经常在南亭与诗友唱和,写下脍炙人口的《桂湖曲》送好友胡孝思:“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清风如君怀,洒然秋期同。”从这以后,因为杨升庵,因为《桂湖曲》,南亭改名为桂湖。
湖因人扬名,人为湖添彩。
三
桂湖以桂为名,桂树是桂湖的主角。桂树没有古城墙边上那些百年樟树高大挺拔,它身段娇小,如小家碧玉一般乖巧俏丽,又不失华贵优雅、端庄贤淑的气质。桂湖的湖边、亭边、古城墙下,三步一棵,五步一排,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最为繁茂的是“丛桂留人”景点,那里有一大片桂树簇拥成林,浓阴匝地,蓊蓊郁郁,阳光落下来,都被密密匝匝的桂叶接住,桂树下那种清幽宁静,很适合一个人依亭清坐。一入秋天,丹桂、金桂、银桂静悄悄地开放,暗香浮动,随风飘逸。那青枝绿叶间,一粒粒,一串串,宛如桂树的眼睛,一闪一闪地缀满枝头,露出惊喜的神态,给矜持拘谨的桂树平添了几丝活泼。桂花很细小,熟透了,秋风轻轻一碰,粟米一般纷纷落下,倾情演绎一场金色的桂花雨,花朵一路上悄无声息地把幽香缓释在凉薄的风里,不知不觉中黏在了我的心绪上。
这桂花的香是有根的。
除了种桂,杨升庵当年还在湖里种荷。桂湖湖面并不大,自从杨升庵在湖里种下第一支荷,荷就把根扎在桂湖的泥土里,牵牵连连几百年,在桂湖的碧波上秀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色。荷以其天生丽质,倍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金秋十月,我站在桂湖边,桂花盛开,荷花已经谢幕,好在满湖的荷叶虽然有些年老色衰,却依然素面朝天,接受着阳光的爱抚,经脉里充盈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如果硬要说桂湖的荷有什么独到之处,我想,因为文化和精神的浸润,这里的荷花多了一些书卷气。那片片荷叶上都流淌着文化的基因。来这里赏荷的游人,漫步在桂湖边,不仅会陶醉在荷花那清雅的芬芳里,更会陶醉在杨升庵的精神世界里。
“桂湖八景醉春色,升庵祠留状元魂。”桂树与荷花是桂湖的别样风景,杨升庵则是桂湖的灵魂。
我在桂湖徘徊,花香和着书香怀抱梦想,越过古城墙,在新都城区与街边路边的桂花组团漫游。这个时候,大街小巷就都浸润在桂湖的芳香里,新都因此也就有了“香城”的美名。桂子落桂湖,天香满城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