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日前,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总结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进展,分析问题、交流经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高质量自主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近年来,教育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论述,把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以深化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改革为切入点,以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抓手,以实现组织形式、导师队伍、培养要素、评价机制的深层次变革为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不断迭代升级,向着构建工程硕博士培养新范式,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奋勇迈出了新步伐。
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要深刻认识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的“极端重要性”。卓越工程师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的“国之重器”,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更是确保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础,是我们在国际人才竞争中下好先手棋,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把牢主动权的关键。从国际层面而言,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是我们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关键一招。从国内层面来看,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工程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作用,纷纷将工程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面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课题,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
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要牢牢抓住自主培养能力建设这一关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探索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没有既成的经验。这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规律,聚焦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存在的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科研任务与工程能力培养脱节等问题,重构工程人才培养组织体系,进而实现组织形式、导师队伍、培养要素、评价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和工程人才培养范式升级。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国情怀贯穿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确保人才为我所用。要从课程、教材等核心要素出发,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招生、课程、教材、导师、毕业、评价等全系列标准体系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要坚定瞄准产教融合培养这一改革方向。工程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卓越工程师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这决定了必须走出学校,融入产业实践,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中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2022年,中组部等9部委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与部委、地方密切协作,推动高校、企业、地方聚焦紧盯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同题共答”,解难题、闯关卡,探索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丰富经验。
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要始终坚持以直面现实问题为根本着力点。深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取得新成效,还需要立足实际、直面现实,在评价标准、课程教材、导师队伍、入企培养等卓越工程师培养中亟须破解的关键问题上下足功夫,扎扎实实疏堵点、除痛点、解难点。以课程建设为例,要形成校企主动对接、双向奔赴建设课程的格局,将生产实践中的最新成果纳入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前沿性、交叉性、高阶性、挑战性”的高质量课程教材,确保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生产科研实践的最前沿。就导师队伍建设而言,要完善高校和企业遴选导师机制,真正将科研实践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专家选拔出来,以优秀的导师培养卓越的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的成长成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世界工程教育大国到世界工程教育强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极端重要性,将之作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顶层设计,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充足的资源配置和改革条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统筹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遵循工程教育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共同奔赴的良好局面,凝聚人才培养的强大动能;要有的放矢完善政策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效能,引导和推动地方、企业更积极参与到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来,着力找准和破解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坚定走好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