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绸伞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央视网消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伞,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西湖绸伞就是其中的代表。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小巧玲珑,风格典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2008年,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丝绸伞面是夹在中间的,所以说收拢你是看不到伞面的,这个是独一无二的。

在杭州余杭区青山村的工作室内,西湖绸伞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正在给小朋友们上一堂研学课,告诉大家什么是西湖绸伞。创制于1932年的西湖绸伞,伞骨采用杭州近郊特有的淡竹,经过多道工序精心打磨,既坚固又富有弹性,烈日暴晒也不会弯曲,伞面采用杭州特产的丝绸制作,轻盈而富有光泽,并画有西湖风景,“西湖绸伞”因此得名。要想做出一把造型独特、设计巧妙的西湖绸伞,必须经过挑伞骨制作、伞面装饰、贴青复原等18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严格的要求。

宋志明:刷的过程当中有讲究,手势的轻重,融合什么颜色……比方说这里是个亮点,这里刷得深点,这里让颜料自然地飘过去,我这里就不刷了,点到为止了。像这里有个月亮,它的光是从这里射下来的,所以我这里就让颜料自然地飘过去,树荫这里要加强,这里要刷深。

一个小时后,一幅由刷花工艺绘成的三潭映月图案跃然伞面之上,西湖风景与杭州丝绸通过刷花这一手工技艺,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宋志明:刷出来的图案有灵动感,这是其他喷绘、绘画所出不来的效果。特别是在丝绸伞面上来画,通过颜料的雾状,刷花呈现出的效果是独一无二的。

西湖绸伞的18道工序蕴含了前人的智慧与创造,为了让这项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宋志明的儿子宋超一心一意跟着父亲学习做伞。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专心学习,现在宋超已经是西湖绸伞技艺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暑期期间,国风动画电影《伞少女》中伞的设计便是以西湖绸伞为原型,非遗与动画之间的奇妙碰撞,也让宋超看到了西湖绸伞跨界传播的更多可能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宋超:我们会和一些电影、动画、话剧等等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一些跨界和结合。我们会到很多的社区街道、中小学的校园、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等等这样的地方进行我们西湖绸伞技艺的展示展览,包括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以此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认识到我们西湖绸伞这项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