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慈善总会保安驱赶避雨者:生人勿进背后怕的是什么

8月14日,苏州市慈善总会就“保安驱赶避雨者”一事发布情况通报。内容主要有三点:

其一,情况属实,深表歉意。

其二,对该人员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并与当事群众联系表示道歉。

其三,将进一步加强人员管理,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慈善总会,避雨遭驱赶……这些关键词让事件迅速登上热搜。但该事件的背后是一个更深的疑问:极少数机构的“进门难”,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疑问是,这是保安个人行为,还是内部就有此规定?

苏州市慈善总会的情况通报有道歉,有提高服务水平的承诺,这固然值得肯定。

但还是没有问答,保安驱赶避雨市民,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在执行规定?

试想,保安如果被要求不得让陌生人等入内,遇此情况,如果不将人赶走,恐遭处罚;若将人赶走,又可能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

他该如何选择?

试问,如果确有类似规定,相对于责问保安,追问是谁下达了驱赶的命令,追问是谁给了擅自驱逐他人的权力,是否就更为重要?

第二个疑问是,少数机构的“进门难”,究竟是在怕什么?

遇到下雨等情况,即使是普通的店铺,都不会驱赶避雨者。更有不少机构本就在大厅之中,设立市民休息区,还提供免费的糖果、茶水等,这也是常态。

但不可否认,仍有少数机构“闲人免入”。他们怕的是什么?

或许还在于怕担责。数年前,确有某机构给老人借厕所,老人摔伤,双方对簿公堂的新闻。

下雨路面湿滑,如果避雨者在自己的地方摔倒受伤,自己要不要担责?

如果有人来找事,借机制造“热点”,怎么办?

或许基于此,干脆大手一挥,都别进来了。

但这个逻辑的荒谬之处在于,相对于厕所这种隐蔽场所,大厅是有多方位监控的,即使有意外发生,或者遇到别有用心的人,也有充足证据自证清白。

大可不必以此拒人于外。更不需用此说辞,为自己找借口。

不仅有苏州市慈善总会的驱赶避雨者,其他一些机构呆板缺乏人情味的举动也遭到吐槽。

比如,北方某城市的办事大厅,天降暴雪也要坚持到点开门,让办事群众不得不冒着严寒等待。

规定如果不合理,那就要改,比如苏州市慈善总会如果确有不得让陌生人入内的规定等等;规则即使合理,也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毕竟,所有的规定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之上的。冰冷的规定,本就不该与人情相悖。

如此,方能谈得上提高服务水平。

如此,才能让一些荒谬的场景销声匿迹。比如,驱赶避雨市民事件中,一边是市民的抗议:“这不是慈善总会嘛,待一会不行吗”,一边是被关上的玻璃门。

热门相关:重生豪门宠婚:枭宠不乖娇妻   江太太恃宠而骄   修罗武帝   来自异世界的诺诺   人族镇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