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三五”期间完成古籍普查 全面摸清古籍“家底”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前提。记者14日从重庆图书馆获悉,“十三五”期间,重庆市第一阶段古籍普查工作圆满收官,该市所有已知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部完成并出版,全面摸清了地方古籍收藏状况与数量,为下一步科学管理、开发与保护古籍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前,由重庆图书馆牵头、重庆市42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编写的《阅读重庆——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三五”发展报告》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编撰历时1年半,共计16万字,首次对重庆市“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

记者通过书中“古籍和特色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章节获悉,重庆市较早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如2014年便出版《重庆市三十三家收藏单位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7年,《重庆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3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该套书收录古籍数据23000余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

在进行古籍普查登记的基础上,2016年重庆图书馆启动了碑帖整理工作。2018年,重庆图书馆初步完成馆藏4000余种碑帖拓本的普查登记,并即将出版《重庆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碑帖卷》,成为全国第一家出版馆藏碑帖普查目录的公共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庆图书馆将已出版的古籍普查数据23326条导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逐步实现古籍普查成果的电子检索,更好地方便读者查阅古籍。

在古籍修复方面,2016年至今,重庆图书馆完成了《妙华莲花经》《清殿试卷》《米芾词堂贴》等63部89册/件古籍的修复,对民国时期文献、书画方面的修复也小有建树。为了提高技艺水平,重庆图书馆每年邀请古籍修复专家赵嘉福到渝指导古籍修复、碑刻传拓、碑帖书画装裱等工作,同时对当地公共图书馆、重庆大学、华岩寺等古籍收藏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