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来了!带你认识中考题里的山西博物院藏文物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在刚刚结束山西中考考试题里,山西文物多次作为题眼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朋友纷纷进馆寻踪,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近日,山西博物院官方公众号最新推出文章,对中考题里出现的山西博物院藏文物“龙形觥”“彩陶罐”和“彩绘蟠龙盘”进行了详细解读,一起来认识这些国宝文物吧!
龙年说龙。在语文试卷考题“现实之思(二)【一眼千年】”里,提到了“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活动中,山西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造型别致的商代盛酒器皿“龙形觥”,它是中国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第一个高峰时期的代表作。
试题中提到的龙形觥,这个于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的“萌宠文物”,不仅是商代晚期山西“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文物,也是龙年的明星文物之一。它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这件造型独特的酒器犹如一艘水上穿梭的龙舟,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处为它的流口。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腹部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为夔龙纹和极为罕见的鼍纹,颇富动感。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
在今年山西中考的化学考题中,化学知识“混搭”历史知识,上演一场“跨界之考”。在山西理科综合化学“第Ⅰ卷选择题第7题”里提到了“半坡文化”和最早的陶制品彩绘。
“半坡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典型文化类型,属于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罐作为山西博物院收藏的重要文物之一,正是来自这一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另一个典型文化类型是庙底沟文化。
彩陶罐出土于山西省芮城县金胜庄村,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侈口,圆唇,短颈,宽肩,上腹突出,下腹内收,小平底,上腹部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文科综合历史“第Ⅰ卷选择题第1题”考察了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
考题中出现的彩绘蟠龙盘是件“大名鼎鼎”的国宝级文物。在本次山西中考历史试卷中“C位出场”它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这样的龙盘在陶寺遗址的大墓中,共发现了四件。
山西博物院藏的这件彩绘蟠龙盘,口径36.6厘米,底径15厘米,腹部深6.2厘米,盘体整体高6.8厘米,灰褐色陶胎,盘内壁和盘心涂黑色陶衣并磨光,唇沿和内壁上缘一周涂成红色,内壁中用红彩绘制出一条蟠龙,蟠龙盘曲如蛇,口衔枝状物,十分罕见。彩绘龙纹陶盘为探索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在各种场合被用作陶寺文化的标志。(本文内容综合自山西博物院官方公众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