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用AI复活手冢治虫
题图 / CaesarZX
“使用AI复活手冢治虫”这一企划刚发表时,网络上曾出现过不少讨论。那是2019年,东芝KIOXIA推出了企划“TEZUKA2020”:他们将采用AI技术来分析手塚治虫的全部漫画作品,让其画出“手塚治虫新作漫画”。
人们当时的讨论大多是围绕着“亵渎”、“存疑”、“期待”三种观点。不过到这部“AI执笔的手冢治虫新作漫画”真正推出之后,反而倒没什么争论了。
在两个月前,日本漫画周刊《Morning》上刊登了AI仿制的手冢治虫作品《Paidon》,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AI生成的漫画。
《Paidon》的故事发生在2030年的东京,一位名为Paidon的流浪汉拒绝现今社会的管理,并和机器鸟共同解决一系列事件。
目前这部漫画所公开的画面,大概是这样的:
看过手冢治虫漫画的人,对这几格漫画及故事背景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这很手冢治虫”,这也是理所当然的——《Paidon》的确如它的噱头那般,用我们已经熟知的深度学习方式来“复活”手冢治虫:通过无限学习他的作品。
不过在实际创造过程中,人类提供的协助仍然占了极大比例。相比“第一部AI生成的漫画”,它更像是“第一部AI启发人类完成的漫画”。
AI对这部漫画的启发分为两个方面:人物和故事。在创作漫画的剧本时,工作人员将手冢治虫的作品分解为13个阶段并将其转换为数据。
而AI在学习之后会根据数据生成新的漫画剧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AI最终生成了大约100多个剧本,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故事有意义。据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剧情总会出现常人难以想到的意外展开——就像手冢治虫所创造的故事一样。这些可用的剧本,最终则构成了《Paidon》的大纲——发生在2030年的,流浪汉的故事。
《Paidon》的人物设计有着手冢治虫的风韵,也是基于相似的原理:AI以上千张手冢治虫绘制出的脸作为数据学习“什么是手冢式人设”。但最初的学习成果,固然很手冢治虫,却很难算是像样的人脸。
直到使用“转移学习”之后情况才有了进步——AI首先通过上万张照片学习人脸的特征,然后再加入手塚漫画学习分析。
最后才诞生了《Paidon》中主角的原型:
至于其余的作画,分镜等等步骤,由于目前机械手臂技术仍然无法复制人类作画时的笔触,所以大多数都是在人类画师的协助下完成。
简单来说,就是AI通过学习作品来创造出原点,然后人类负责将原点向外延伸。
尽管这听起来似乎与当初“AI复活手冢治虫”的口号大相径庭,但实际上也没那么“噱头大于意义”:AI根据人类给出的数据,搭出了一个手冢治虫的框架,模拟了画风,甚至还复刻了这位匠人跳脱的创意。在这框架内诞生的作品,必然是中规中矩的手冢治虫式,如果把这部漫画放在手冢治虫健在的当年,恐怕也能算是他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AI必然无法复活一个活灵活现的手冢治虫,创造力始终是人类与机械之间最明显的沟壑——至少现在是这样。但AI的优势在于,它能源源不断地高速创作出一个又一个中规中矩的手冢治虫式的、作品,尽管永远无法达到或超越当年的高度,但它仍然是手冢治虫式的。
对该领域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渺小而又重要的起点。
对于普通人而言,很难去评价这有什么好,或有什么不好。至于“缺少灵魂注入”这一点人们常提起的不足,在进步速度远超人类的机械力量面前总会显得有些弱势。在我看来,AI或许能在创作领域无限逼近人类,直到这点“灵魂的缺失”小到被人们忽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