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绍兴:联手打造宋韵文化金名片
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积极发展以“宋韵”为特色的文旅业,联手打造宋韵文化金名片。
浙东大运河为宁波、绍兴两地打造宋韵文化金名片提供了丰富的文旅资源,是文旅产业发展承载平台。浙东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末端,是通江达海的重要水运通道和出海口,流经宁波、绍兴,因此两地也成为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的地区,对中国商业文明和浙商群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滋养作用。浙东大运河宁波段有重要遗产62项,绍兴段有158项遗产要素。2014年6月22日,包括浙东大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6月,宁波市、绍兴市共同印发实施《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两地携手开发浙东大运河文化,共同打造享誉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顺着运河来看海,闻着书香游宁波”文化旅游品牌,宁波各区(县、市)又以“精特亮”创建为契机,策划推出一批围绕大运河的旅游精品线,让浙东大运河成为具有高辨识度的宋韵文化文旅河、共富河。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分级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针,出台《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打造浙东大运河文化园(博物馆)为载体,推出研学旅游、非遗旅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全面打造运河文化IP,谱写大运河文化、越文化和宋韵文化融合新篇章。
宁波、绍兴在浙东大运河开发和建设方面一直秉持共建共享大运河文化的原则和理念,对其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一体化规划,统筹协调、发掘和盘活与大运河相关的文化资源,串点成线,共同推出浙东大运河世界遗产风景线。
两地组建跨区域的统筹协调机构。共建“一河为带,两园四湖,六点八城”文化旅游精品线,以浙东大运河为本体,串联起绍兴浙东大运河文化园、宁波河海博物馆(筹),绍兴的东湖、鉴湖,宁波的月湖、东钱湖,绍兴古纤道、八字桥及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宁波月湖水则碑、三江口庆安会馆、余姚通济桥重要浙东大运河遗产点,以及沿线绍兴、柯桥、上虞、百官、余姚、慈城、海曙、镇海8个古城,打造“千年运河、文创之路、风情之航”的“宋韵”特色生态文化风情画廊。
两地创新运河保护开发利用模式。通过盘活文化遗存,打造不同层次、特点的运河文化景区和综合体以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运河景观带,开办水上文化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以绍兴浙东大运河文化园(博物馆)和宁波河海博物馆(筹)为基础,建设博物馆群,编辑整理书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研学产业;加大运河文化IP的创意设计和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充分调动运河沿线镇村主体和民营机构的积极性,创新运营模式。引入全媒体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推广手段,让运河文化和宋韵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文化消费新时尚,助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篇章。
在宁波和绍兴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目前有部分项目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已经开始接待八方游客,成为新的城市亮点和名片。宁波市宁海县倾力打造南宋红妆乐园,到2024年,总投资15.5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集智慧博览、沉浸式体验、剧场演艺于一体的宋式建筑群将全面落成。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为呈现江南水乡宋韵盛景,由古林镇旅游开发公司、蜃蛟片区7个村和1个渔业社共同成立旅游运营公司,打造“舟游古林”宋韵水上共富精品环线,全长13公里。自2022年10月投入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15000余人次,营收突破150万元。
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坝头山村是陆游祖居所在地。2021年以来,皋埠街道以坝头山村为中心,联动西湖岙村、吼山村,联合打造农文旅IP,统筹开发“陆游文化”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振兴共富先行,先后发掘打造宋代古井、石螺、陆游祖居遗址、风情宋街、宋韵文化生态基地等,成为热门打卡点。
在临近浙东古运河的绍兴市上大路特色文化街区,由专业运营公司上海陆鼎运营、国内一流的古建设计修复团队共同对原上大路街区按宋韵风貌进行设计修复和运营,将街景、水景、巷景精心融合,使游客既能沉浸于历史文化古城之中,又能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宁波和绍兴两地的宋韵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创新不断,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成为文旅业发展新引擎。
(数据来源: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