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首次发布“创优营商环境二十条”
大皖新闻讯 提速项目建设、加强产业培育、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9月18日,合肥高新区首次发布《高新区创优营商环境二十条(试行)》,从六个方面出台二十项举措,以此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六大领域”发布20条新举措
提速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方面共有五条举措: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发布“产业用地项目供应流程图”,实施“腾笼换鸟”行动;统一开展区域评估;扩大试点工业项目联合验收;持续巩固“项目管家”服务,促进更多项目实现“四证齐发”;探索水电气等管沟“随路先建”。
加强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共有三条举措: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厚植未来产业发展优势;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产业链供需对接,促进园区企业降本增收。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共有四条举措: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探索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加强企业用工与人才服务;加强创新产品场景应用与示范推广。
优化政务服务,提高便利化、精准度方面共有四条举措:深入实施包联企业服务工作,加强大中小企业分层分类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能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生效,整合优化医保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为企个性化服务能力;推进产业政策“免申即享”扩面提速。
完善法治监管与服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共有三条举措: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推深做实政府履约践诺行动;探索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完善依法护企联动机制。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有一条举措:提高园区配套服务水平,完善园区路网、人才居住空间与商业配套,缓解停车难题。
《二十条》涵盖多项创新之举
在《高新区创优营商环境二十条(试行)》中,有不少创新举措。
比如,探索水电气等管沟“随路先建”中,《二十条》提出,“结合地块规划情况,在新建市政道路项目时同步将市政管沟等基础设施提前配套至待开发地块,减少因企业申请水气接入而引起的道路破复,简化外线接入道路破复审批手续,提升接入便利度。”
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中,《二十条》提出,探索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试点成立由技术经理人组成的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时,将一定股权奖励给合伙企业,实现技术经理人、技术发明人以及新型研发机构三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在“提升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能力”中,《二十条》提出,全面梳理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与线上线下办事流程,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综合窗口,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生效。
在“加强项目用地保障”中,《二十条》提出,发布“产业用地项目供应流程图”,助力企业掌握供地流程、明晰供地进度,前置规划设计,快速获取项目用地。
在“扩大试点工业项目联合验收”《二十条》提出,持续推进规划验收、雨污排水接管备案、竣工监督、消防验收、竣工备案等工业项目联合验收事项网上办理,实行提前检查、线上申请、线下联合验收,压缩验收时间。
而在探索推进“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中,《二十条》提出,探索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开展联合检查,实行监督管理标准互通、违法线索互联、处理结果互认,减少检查频次。
加快建设“营商环境示范园区”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在合肥市营商环境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荣获2023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2024年,在合肥市第二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中,高新区承担“营商环境示范园区”建设试点任务。
其中,在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合肥高新区创新开发“政务大模型”,打造政务服务咨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G60科创走廊虚拟专窗,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与上海跨省办理。同时,揭牌合肥高新区首个徽商出海法律服务中心。
助力企业成长方面,出台“专九条”“创九条”“金九条”等专项政策。2023年,高新区累计兑现区级政策资金18.48亿元,惠及全区企业约6700家次。2024年合肥高新区发布《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政策体系》,计划投入资金超25亿元,上半年兑现资金6亿元、支持企业1800家。
打造要素环境方面,打造“科大硅谷”风投创投街区,建立天使投资、创新贷、助保贷、股权投资、青创资金等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聚集基金200余支、规模超2700亿元。新增无形资产融资租赁、谷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并升级“科大硅谷创业贷”“淘金贷”等,助力130余家科创企业获得贷款近4亿元。
此外,合肥高新区还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和谐包容的普惠环境。2024年1-8月,高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1893户,累计10.67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4.8%,其中企业8.35万户,增长14.5%。截止8月底,高新区新迁入企业1556户,迁出企业1124户,净迁入企业432户。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