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余杭纸伞 撑起非遗传承之路

杭州日报讯 纸伞是烟雨江南的代名词,余杭纸伞至今已有250余年历史,是中国纸伞“八大家族”之一。一把纸伞,盛开在江南的烟雨里,诉说着中国传统工艺的“古意新生”。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余杭区瓶窑镇撑起这一把匠心守护之礼,以伞下江南梦献礼盛世中华。

“好的油纸伞能抵得住上千次的开合。”今年81岁传承人刘有泉精神矍铄,他手腕一转,一把纸伞便如栀子花般徐徐展开,“老底子的工艺不能丢、老底子的品质不能丢,剩下的就交给年轻人放胆去做。”

刘有泉口中的年轻人正是他的孙子——刘伟学。“90后”刘伟学从小便与纸伞朝夕相处,看着爷爷刘有泉将一批老手艺人聚到一起重拾旧艺,传承的“种子”便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为了传承余杭纸伞制作技艺,刘伟学辞去了设计师的工作,和团队一起探索把传统技艺与年轻设计元素相结合的纸伞制作技艺。以纸伞为核心元素,衍生出纸伞灯、桌椅、装置艺术等文创产品,刘伟学团队不断为这个老行当注入新活力。在年轻一代的力量推动下,古老的文化被“翻新”得更为时尚。

如今,余杭纸伞走进意大利米兰设计展、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雅典拜占庭博物馆、《国家宝藏》文物展,登上《时尚芭莎》《时尚COSMO》等潮流杂志,传统技艺中的“中国式浪漫”一次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非遗技艺也逐渐成为瓶窑一把助振兴、促共富的“金钥匙”。

互联网平台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刘伟学开辟的“纸伞之家”线上店,已吸引8万多粉丝关注,还收获了“淘宝造物神铺”称号。

对瓶窑来说,余杭纸伞已成为促进当地文旅融合、带动村民就业的重要载体。通过设立共富工坊、开通电商直播等方式,瓶窑依托余杭纸伞这一载体,吸纳当地劳动力,在乡村开出“共富花”,成功带动村民群众增收致富。

余杭纸伞“走出去”,经济效益“引进来”。文化不再只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它融入生活、赋能产业,将发展红利实实在在地交到了老百姓的手中。“我想要推动余杭纸伞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走向未来。”谈及未来规划,刘伟学期待着余杭纸伞制作技艺能够越走越远,并以更加生机盎然的形态,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