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积极构建“两大平台,三园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 2024-07-08 06:22
“未来湘潭新模样”系列报道③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湘潭市积极构建“两大平台,三园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
全媒体记者 杨阳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全局兴。
聚焦提高产业能级,增强辐射带动力,《湘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规划了“两大平台,三园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两大平台”即整合湘潭经开区、湘潭综合保税区、雨湖高新区、湘潭大学城、楠竹山、江麓形成“大科创区及一体化示范区”;整合湘潭高新区、岳塘经开区,联动天易经开区形成“大智造谷及商贸服务集聚区”。“三园”即天易经开区、韶山高新区、湘乡经开区三个特色省级产业园区。“多点”即梅林桥、青山桥、姜畲等多个特色产业节点。
建设智造谷
作为老工业基地,湘潭工业基础雄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是长株潭都市圈的“智造谷”。未来,湘潭市将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形成“3422”先进制造业新体系:做大做强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军工产业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材料及储能、高端装备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及生物技术等4个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智能物联和前沿新材料等2个未来产业,以及优化提升绿色食品和绿色建材等2个传统产业。
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重点突破节能型矿山运输装备、高可靠性矿山安全装备、大型电动轮自卸车、大型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化高端数控缠绕机、工业机器人等核心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突破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总成、电动汽车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新材料领域重点突破传感器、机器人、驱动器、医疗器械配套的新型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核心关键技术。食品医药领域重点突破医疗器械、医药研发、保健食品等核心关键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网等核心关键技术。
培育科创空间
湘江西岸是长株潭创新源最为富集的地带。湘潭则布局大学城、湘江新区(九华新片区)等创新资源。
《总规》提出,加快推进湘潭大学城建设、高水平建设湘江科学城的战略举措,聚力共建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形成“学-研-产-城”高效协同的创新布局,形成引领长株潭的创新发展引擎。
依托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丰富的科教资源,建设湘潭大学城,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产业发展引擎地。大学城规划总面积31.50平方千米,重点补足应用型大学、国家级孵化器和专业技术中心,打通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渠道,支撑产业创新。
湘江科学城规划总面积153.65平方千米,其中湘潭境内58.37平方千米。湘潭将聚焦湘江科学城九华片区,引入区域创新资源,强势融入湘江西岸科创走廊,重点建设产研融合创新区(含兴隆湖创新中心、国际人才小镇)、成果转化区,打造科创服务中心,协同长沙打造湖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形成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聚集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
做强专业园区
《总规》明确打造错位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互补的产业园区。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定市辖区产业园区边界7573.10公顷,确保园区内生产性项目用地不得低于园区规划面积的60%—65%。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国内配套能力最全面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国内一流的钢铁、新材料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省“五好”园区示范。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精品钢材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拓展数字经济特色产业。
——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长株潭智能制造湘江湾国际化智慧新城、湖南省“五好”园区示范,与长沙共建湘江科学城。积极培育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拓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智慧医疗特色产业。
——湘潭综合保税区,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进出口玩具研发、生产、出口销售基地。积极培育玩具产业,拓展食品医药加工和电子信息特色产业。
——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打造长株潭中央商贸区、生态绿谷。积极培育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康养文旅产业,拓展以总部经济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特色产业。
——雨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长株潭智造新城。积极培育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强化一体化特色产业。
——天易经开区,打造创新服务基地、生态产业新城。做强食品医药主导产业,培育新材料特色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湘乡经开区,打造长株潭高质量发展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型工业基地。突出绿色化工产业、电工电器产业、皮革深加工和医疗器械装备产业,完善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绿色建材和表面处理中心产业等新兴产业。
——韶山高新区,打造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服务韶山市综合发展的“五好”园区。形成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5G产业、人工智能等两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