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小麦示范田交上优异“答卷”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土地不肥沃,亩产照样能突破千斤
新品种小麦示范田交上优异“答卷”
专家开展田间测产。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本报记者 王可心
去年秋天,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房山和顺义选择了两块新品种示范田,以检验小麦新品种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两个地点分别代表了种植区域的一南一北,以及地力水平的一高一低。如今,正值麦收时节,这些新品种表现怎么样?专家来到地头“批卷”打分。
仲夏时节,顺义区北小营镇西府村,小麦新品种展示田中已是麦浪滚滚。上前近看,麦穗饱满而沉重,象征着好收成。“这块地的土质其实并不算肥沃,属于沙壤土,地力水平较低、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往年基本产量仅为每亩350公斤的水平。”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学鉴介绍。去年,这里被选为北京市小麦新品种展示田,10亩土地上种植了11个小麦新品种,均为近三年通过审定且表现突出的小麦新品种。
经过冬春夏三季的生长,这批小麦的“答卷”如何?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专家们先后测量实收面积、收割机收获小麦、就近称量鲜重、现场测定籽粒含水率和杂质,计算每个品种的亩产。据介绍,此前专家组开展了理论测产,从11个展示品种中,选出了6个表现优异的品种参加实收测产。结果显示,6个品种在沙地条件下均超过了每亩500公斤,比往年基本产量增加了40%以上。
在相同种植条件下,杂交小麦品种表现出的增产潜力更加突出,相比展示区常规品种平均增产10%以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首席科学家赵昌平介绍说:“‘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具有高产稳产和抗逆性强的特点,不同品种各有特色。比如京麦18是高产稳产型品种,京麦19是节水抗旱型品种,京麦189则在复耕地表现优异,非常适宜在北京中低产区域和复耕复垦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同一时间,房山展示田也传来了好消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王俊英介绍,今年在房山窦店镇小麦百亩示范方种植的中麦Z21品种,108.23亩实收亩产达到652.85公斤,创造了本市百亩以上大面积实收单产纪录。
这些新品种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的小麦新品种支撑单产提升行动。2023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出台文件,引导广大农户使用10个在京种植五年且稳产性、抗逆性较好的小麦品种,去冬今春共计种植19.1万亩,占到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近一半,为今年全市小麦大面积增产提供了支撑。
为了推进品种迭代升级,2023年9月市农业部门又遴选了11个近三年通过审定且表现突出的小麦新品种,在顺义、房山等区打造新品种十亩展示田、百亩示范方,并结合新品种特点类型,在全市高产田、中低产田和复耕复垦地等不同水肥条件耕地上安排了2000余亩示范种植,建立了全市高产抗逆优质小麦品种展示示范网络。通过这轮大区种植评价后,京麦189、中麦Z21等表现优异的品种将纳入2024年冬小麦生产种植推介品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