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水节水是对“百亿南水”的最好感恩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田闻之
南来之水,万里情长,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北京依然是缺水城市,我们目前拥有的水资源仍然非常珍贵,节约用水依然是也必须是城市发展的主题。推动节水成为各行各业各家各户的共识,北京的“水家底”必将越攒越厚。而这,也是对所有付出奉献最真诚的回馈。
“南水”向北,泽被一方。据市水务局消息,6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其中,70亿立方米直接用于城市生活用水,超1600万人口直接受益。
水是生存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100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它约相当于700个西湖、黄河年径流量的1/5。以2023年我国人均综合用水量计,如此庞大的规模够2300多万人用一年。针对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等基本水情,南水北调工程自1952年提出战略构想,历经半世纪论证,2014年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最终成为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的重要部分。
凌空俯瞰,中国版图上这条“蓝色水脉”何其壮观。这座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艰巨的水利工程,所经地区地理地貌复杂多变,涉及面积之广、覆盖人口之多均世所罕见,难度系数可想而知。其顺利实施、运行良好,离不开高超的协调统筹能力、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高效的决策执行能力,更离不开沿线多个省区市的配合与支持。可以说,如果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没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众志成城,这项工程就不可能从蓝图变为现实。每一滴“南水”,都见证着“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凝结着“三千里调水、上亿人受益”的深情厚谊。
作为严重缺水的超大型城市,北京的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极大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自1999年以来,受持续干旱、人口增加和城市快速发展叠加影响,北京面临着更大的用水缺口。加之为保障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还曾加剧了河湖生态系统的萎缩退化,诱发了河道断流、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0年来,在“南水”滋养下,首都水资源紧缺态势得到有效缓解,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同时改善了河流生态。干涸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河流全面复苏,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从2015年的25.75米回升到了2023年的14.74米,全市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得之于这泓清水带来的利好。
南来之水,万里情长,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在“南水”补给下,北京缺水状况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拥有的水资源仍然非常珍贵,节约用水依然是也必须是城市发展的主题。这些年,北京一方面增加“南水”向城市生活生产供水比例,力争用足用好每一滴“南水”;同时严格遵循“节、喝、存、补”的用水方针,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倡导市民节水护水,到建设海绵城市,再到施行《北京市节水条例》,一个贯穿水资源“取供用排和再生循环利用”全过程、全行业、全社会的节水体系逐渐构建。“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紧紧盯住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为的正是不断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走出一条水资源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节水是大事,关乎国家与城市发展;节水又是小事,人人可为、人人能为。这些年,许多人都在积极“解锁”节水新技能。可不用的水坚决不用,可少用的水决不多用,可重复用的水竭尽所用,也许一人一家一天省一点水似不足道,但千家万户、长年累月加起来,数量相当可观。据统计,北京近年年均节水超过1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攒下一个怀柔水库。推动节水成为各行各业各家各户的共识,北京的“水家底”必将越攒越厚。而这,也是对所有付出奉献最真诚的回馈。
“地上的河,天地大爱谁懂得。”这一曲,道出了这项大国工程的分量。深怀感恩之心,向奉献者致敬,全社会都来爱水、惜水、节水、护水,共同成就“一渠通南北,清流润万家”的佳话。
热门相关:官仙 顾少权宠小娇妻 寻情仙使 弃妃不承欢:腹黑国师别乱撩 我真是非洲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