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熊猫“上铺的兄弟”是谁吗?探秘卧龙保护区“双旗舰物种”模式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的前身是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大熊猫为目标物种的保护区之一。在这里,大熊猫被称为“旗舰物种”。所谓旗舰物种,指的是对社会大众具有特殊吸引力和号召力的代表性生物物种。
在60年的保护过程中,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从最初的200平方公里左右扩大至如今的2000平方公里左右。2017年,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区在北京大学等机构科研工作的支持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保护理念:“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物种”保护策略,尝试通过在不同的海拔层次设立不同的代表性旗舰物种,来优化保护地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对区域内整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力。
如今六年过去了,这种模式的成效如何?一起去那里看看。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往往可以同时起到生态系统 “伞护种”的作用。它指的是,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点区域,一个合适的旗舰物种,它的活动区域往往会涵盖多种自然生境,以及大量与之同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动植物物种;针对该物种的保护措施,同时也为众多的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
保护区大熊猫的活动区域通常为海拔2500米到3300米之间的原始森林地带;以大熊猫为保护对象建立的保护地,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将同区域分布的森林,以及珙桐、红豆杉、水青树等珍稀植物,川金丝猴、扭角羚、水鹿、小熊猫、黄喉貂等珍稀动物,一起纳入了大熊猫的“保护伞”下。
同理,雪豹的活动范围多在海拔3300米到44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与裸岩中。在以雪豹为主要保护对象划建的保护地,除了保护雪豹之外,还同时保护了它所处海拔区域的高山草甸、流石滩、雪峰冰川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同海拔分布的绿绒蒿、高山雪莲等珍稀植物。岩羊、绿尾虹雉、藏雪鸡等珍稀野生动物。
保护区实施双旗舰物种保护策略和分层次的保护管理模式,历时六年,保护区内野外种群迅速恢复。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 何廷美:监测表明,在卧龙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就达到了1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8种,国家保护植物69种。
环境特殊 野生动物跨海拔迁移时有发生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雪豹被称为大熊猫“上铺的兄弟”,而同海拔分布的川金丝猴则被称为大熊猫“隔壁的邻居”。不过,在检测中,科研人员也发现:这种传统上以海拔层次来划分“领地”的规律,却经常被打破。
画面中,一只野生大熊猫攀登到海拔4200米的高山上,在皑皑雪峰中张望游荡。这张照片,拍摄于四川卧龙的一座高山,是迄今发现的有影像证据的大熊猫登临最高海拔的记录。
如今,同样是在卧龙邛崃山脉的磋磨区域,在最近一次野外调查中,工作人员从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一只雄性川金丝猴登临到了海拔4780米的高地。
科研人员介绍,该点位的红外相机原本是为可能抵达此处的雪豹所准备。作为自然界中演化亲缘关系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谁也不知道它为什么攀登到如此之高且没有食物的山地。
在下一个画面中,雪豹也一反常态,打破了高海拔雪线附近的常规活动路线,下山进入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熊猫和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进行了三个小时的游览。
专家介绍,大多数野生哺乳动物栖息的海拔范围相对稳定。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多种野生动物之所以频频发生跨海拔迁徙,是因为这里是一个海拔跨度大,拥有多个气候垂直带谱的特殊区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的区域其实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叫做中国西南山地。这个地区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海拔跨度非常大,从低海拔的只有几百米的高度一直到高海拔六千多米的高度,覆盖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海拔带。
探秘大熊猫伴生物种:小熊猫
大熊猫以萌态可掬的形象深入人心,事实上,作为食肉目熊科家族中的一员,大熊猫是战斗力十分强大的森林猛兽。其实,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又萌又猛的野生动物并不在少数,小熊猫就是其中之一。
小熊猫是大熊猫最常见的伴生物种之一,长着一副温和乖巧的面孔,一身浓密柔软的红褐色毛发和一条蓬松的大尾巴,让它们看起来十分可爱呆萌。如果将大熊猫与小熊猫相比,体型娇小的小熊猫更为接近“像熊又像猫”的字面赋义,实际上,它们才是“熊猫”这一名字最早的拥有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小熊猫这个物种正式科学命名实际上是在1825年的时候,由法国动物学家居维业正式命名的,当时被赋予的英文名就是“Panda”。它的正式命名比我们所熟知的大熊猫要早了40多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Panda”这个词,它所指代的是小熊猫,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红熊猫。
不管名字归属如何,大熊猫与小熊猫在空间归属上,却是相依相伴,如影随形。在此过程中,它们也演化出了极为相似的生活习性。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比如说它们都演化出了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一个特殊的习性,同时在身体结构上它们也都各自演化出了一个假拇指,这个假拇指能够帮助它们来抓握竹子等食物。在空间的栖息地的选择上来说,它们也都是倾向于比较少受人为干扰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一些原始森林。
虽然如此接近如此亲密,基因组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与小熊猫却并不存在实质的亲缘关系。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在分类上来说,目前认为小熊猫是属于小熊猫科的,而大熊猫被归为是熊科下面的一个物种,它们在分类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研究发现,与小熊猫进化枝关系较为接近的是鼬科或者臭鼬科,它们中的代表物种黄喉貂,就居住在大、小熊猫的周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黄喉貂通常是成对或者集小群的活动,虽然体型不是很大,但是它非常凶猛,它们集群捕食可以捕猎到比它们的身体体重大非常多的猎物,比如说像毛冠鹿、小麂,甚至体型更大的野猪和斑羚一类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