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法国国际形象?马克龙揭幕法语城:必须让法语“活下去”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派记者 尚凯元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当地时间10月30日,历时5年改造,耗资超过2亿欧元的“法语国际城”终于在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出生地——维勒-科特雷正式开放。
据法国“电视新闻网”30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天亲临揭幕仪式,做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有意让这座见证法语历史的维勒-科特雷城堡再次捍卫法语的地位,同时为自己的政绩添一座“纪念碑”。
“无需向时尚潮流屈服”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地方专门记录我们语言的历史。”在揭幕仪式上,面对500多位文化名人、大使和学者,马克龙表示,“法语是维护国家统一、团结和多样性的语言。时值分裂主义卷土重来、仇恨犯罪死灰复燃之际,法语是黏合剂。”他说,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让法语“活下去”。
然而,对于法国时下热议的“包容性语言”(在所有法语词汇及词组中有意模糊阴阳性——编者注),马克龙明确表示反对,称在法语中,阳性词汇本身就是中性词,法语“无需向时尚潮流屈服”。
“法语国际城”原址是法国政府拥有的公共财产维勒-科特雷城堡,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于1539年在此宣布“将法语定为国家官方语言”。
据悉,早在2017年,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马克龙到维勒-科特雷市镇拉票,他在市中心发现了这座年久失修的废弃城堡,痛心于昔日作为法语荣光的城堡衰落至此。为此,他力推“法语国际城”项目,并在总统就职典礼中强调“法语确立了国家的统一”。
报道称,“法语国际城”原定于10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但因被极端分子杀害的47岁中学教师塞缪尔·帕蒂的葬礼而推迟。由于城堡的翻新费用是原计划的两倍,高达2.11亿欧元,耗资仅次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且其定位模糊、带有很强的政治属性,有法国媒体戏称其为“马克龙城堡”。
不少文化界人士却表达了对该项目的支持。法国政治家和小说家埃里克·奥尔塞纳认为,“法语国际城”是对法语的致敬。他说:“这不仅仅建造了一个博物馆,更是建造了一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我们将看到语言的所有可能性。”
“马克龙城堡”遭受争议
据报道,马克龙政府对占地1600平方米的“法语国际城”寄予厚望,希望该项目提升法语国际地位,重塑法国国际形象,将“法语国际城”打造成法语学者同艺术家对话和交流的空间,成为“法语世界的中心”。
为此,马克龙政府计划于2024年在“法语国际城”举行法语国家组织峰会,邀请88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同时,据官方估计,该项目的落成每年可为当地吸引20万游客。
然而,“马克龙对法语的致敬并没有打动他的人民。”英国《泰晤士报》28日报道称,维勒-科特雷现任市长布里福警告称,“法语国际城”项目的第二阶段尚未启动,若真有这么多游客前来,他们可能根本“找不到停车或吃饭的地方”。
这位自2014年起担任该市市长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成员同样对过分强调法语“普遍性”感到不满。他表示,马克龙强行让法语扮演了“团结国家”的角色,但事实上法语被定为国家官方语言“经历了800年的时间,这是一段血泪交织的历史”。
当地居民对此项目的评价不一。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米歇尔表示,该项目已经推动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人们买下大量的住房以便租给游客,“这样可以赚更多钱”。33岁的弗雷特却批评说:“这自相矛盾,他(马克龙)说法国没有历史和文化,但又着手修复城堡。”
法国总统爱建文化工程
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称,在过去20多年里,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无力情绪”,认为国家“只会越来越糟糕”,尤其是近年来法国在非洲的外交环境愈加困难,无论是驻军硬实力,还是语言软实力都有所衰退。为此,法国领导人一直有建设大型文化项目的传统,希望激起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综合阿拉伯新闻网、法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主持卢浮宫整修,邀请贝聿铭设计了“玻璃金字塔”;另一位前总统蓬皮杜支持了设计理念领先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偏爱亚非拉文化的前总统希拉克,晚年也在塞纳河畔留下了布朗利河岸博物馆等。
据《国家报》报道,马克龙政府的一位匿名顾问表示,“法语国际城”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交流场所,将遵循该国的“普世主义传统”。他认为,该项目准确表明,“(文化)领土的推进并不是靠撤军实现的,而是通过开放实现的,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法国《费加罗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责马克龙“虚伪而虚假地将法语塞进博物馆”,表示他一边宣扬法语,一边又在各项官方活动中使用英语以吸引投资。
热门相关:唐土万里 外遇:出轨的家庭主妇 Last Days 坂本龍一 最期 日々 黄金时刻〜服部金太郎故事〜 不良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