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大学城纷纷烂尾,台媒:炒短线的政学合作才是大学城梦碎根源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岛内各县市早年曾掀起“大学城风潮”,争相圈地让大学设立分校,以“繁荣地方、提升大学竞争力”。但多年过去了,如今梦碎,不少大学城沦为荒芜之地,胎死腹中。
据台湾《联合报》25日报道,上世纪90年代,台“教育部”以校地、楼地板面积作为大学升格、改制的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各个大学想扩大校地,地方政府也希望引进大学带动发展而抢着送地,双方一拍即合,衍生从北到南的大学圈地现象。
但如今情况如何呢?寸土寸金的新竹县竹北市,当年圈地近30公顷迎接台大及台科大的分校,其中台大竹北分校预定土地达22公顷,堪称当地最精华地段,当年新竹县政府以1元新台币象征性卖给台大。现在只见2009年兴建的校舍仍被铁网圈起,附近居民抱怨,“那么好的地放着长草,谁不心痛?”新竹县前县长邱镜淳曾怒批台大是“史上最大的诈骗集团”,现任县长杨文科不讳言,土地等于是送的,“但换来的只有失望”。6分钟车程外的台科大竹北校区也曾让当地人满心期待,但7公顷土地如今只有一座研发馆,另有两栋盖到一半的烂尾楼,其他都用铁皮圈住,周围房产价格却一路上涨。
此外,阳明交通大学竹北校区所在的“台湾知识经济旗舰园区”,因土地征收引发重大抗争,计划仍卡关。新竹清华大学本来要在竹东设校,但无具体内容,至今不了了之。该校宜兰分部的梦想也未成真。新竹清华大学与宜兰县政府2000年就推动此事,7年后县政府补助3亿元新台币动工,与该区沾上边的道路还命名为清华路、清华一路等。但最后大学因资金不足,2014年宣布无限期停工,“7年换来一场空”。台北科技大学万里分校预定地,陈水扁时期曾竖立碑石,如今已湮没在荒野杂草间。万里乡前乡长蔡苍明说,“乡亲从高度期待到渐渐遗忘”。而台南县政府无偿提供给台南大学迁校的七股校区,也因师生反对喊停,当地人抨击南大根本是在“骗婚”。
至于新辟的桃园航空城,吸引新竹清华大学、阳明交大、中央大学、政治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及空中大学筹设分校、医院及据点,抢占大学城先机。但据了解,除海洋大学设立观音校区、新竹清大设立医院有明显进展外,其余计划多数卡关,甚至与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也已过期,大学城美梦恐成空。
有竹北民众表示,台科大当年确定设分校时,建案都取名与“科大”有关,如今荒废,科大研发馆也成了蚊子馆,但该区1坪(约合3.3平方米)土地价格则从二三十万元飙涨到百万元新台币,生活设施也建了起来,这块土地不利用真的太可惜。
台湾政治大学地政系兼任教授、“台湾土地正义行动联盟”荣誉理事长徐世荣称,当初这些学校进驻地方,大多与政治因素有关,以新竹县为例,台大、台科大可取得土地,地方政治人物选举时获得支持与选票,双方互相利用。但相关土地迟迟未开发,法理上无法再还给原地主,“到头来土地长期摆着不用,简单说就是一切都是假的”。台湾建筑学会理事长曾光宗表示,当局发展大学城须清楚思考定位、功能,大学不只是创造知识的平台,对于有许多企业的城市,应了解彼此需求并有效融合,效益才大。
大学城纷纷梦碎,少子化是一大原因。台湾教育主管部门2022年公布2022—2037年度各教育阶段学生数预测报告显示,预计未来16学年间,大一新生平均年减2900人或1.5%;大学学生总数则平均年减8700人或0.9%。预测2025学年大一新生数将首度跌破20万人,2028学年大一新生将降至17.7万人。
除少子化外,《联合报》25日分析称,炒短线的政学合作才是大学城梦碎的根源。早年岛内大学城遍地开花有其时空背景,地方首长想借设置大学城收割政治红利,台“教育部”也未积极督促办理及检讨,漠视校地被闲置甚至对各校规划的分校财务过于乐观。至于参与圈地的大学,分校计划之所以胎死腹中,一是经费难以到位,二是根本还没想好设校计划的内容,结果一路走来,少子化海啸已经来袭,大学自筹预算更加困难,自然失信于地方。另一个共犯是地方政府,眼见大学城计划越来越没有希望,县市政府宁可一等再等,也不愿启动都市计划通盘检讨,这种先射箭再画靶最后连靶都画不出来的窘境,归咎于当局与地方失能。文章称,“消失的大学城”给台湾上了严肃的一课,认清没有务实的财务计划、具体的教学发展目标,只会与政治人物唱和开空头支票的下场,就会出现房价上涨、当地发展与居住权利全失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