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焦虑”困扰家长,暑期儿童内分泌门诊迎就诊高峰
进入暑假,首都儿科研究所内分泌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家长们扎堆咨询身高问题,希望给孩子打“增高针”长个儿。对此,首儿所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宋福英提醒,并非所有的身材矮小都需要补充生长激素。
首儿所内分泌科近期号源全部约满,平均每天接诊40余名前来咨询“增高针”的家长和患儿。11日上午,宋福英接诊了一位13岁的男性患儿。他身高150厘米,体重42.5千克。家长认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生长速度缓慢,咨询是否需要“增高针”帮助长个儿。
但宋福英仔细查看了各项检查结果,拒绝了这项请求。因为该患儿的身高虽然矮于身边的同学,但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可能性不大,“晚长”的可能性更大,即医学上的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宋福英说,家长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身材矮小都需要补充生长激素。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为3%,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征、特发性矮身材等引发的身材矮小,才需要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近年来,许多家长求高心切,陷入‘身高焦虑’。”宋福英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我儿子才1米7,现在男孩子普遍都要1米8”“长高一点,以后找工作更有优势”,纷纷寄希望于“增高针”促进孩子长高。其实,门诊就诊的生长缓慢患儿中,只有约四分之一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
身材矮小有很多种成因,需要对患儿做详细检查,比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核磁共振脑垂体检测、X光查骨龄、甲状腺功能、血常规以及血生化,甚至染色体检查等,综合评估后,才能判断是否需要补充生长激素。
此外,家长不要自行为孩子使用市面上销售的各类“增高”药物或保健品,否则很可能会促使性腺提早发育,骨龄提前闭合,而影响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