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职高生成大学老师!浙大一博士:课抢疯了,每次听他的课6点半就得起床
近日,杭州一位25岁的职高毕业生当起了大学老师。他的一位学生还是浙大博士,上起课来笔记还做个不停!不少同学纷纷抱怨:“他的课太难抢了……”
近日,爆火的浙江省文化馆“夜校”迎来了春季班的最后一节课。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烹饪实训教室里,“95后”男生王帅在一众女生中格外显眼——聚精会神地盯着烹饪台,还不忘用手机备忘录记笔记,他的另一标签是浙大医学博士。
而台上这位西餐老师,则是全场年龄最小的人——准“00后”小伙子阎晗,目前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当老师,他是全国技术能手,今年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的金牌得主。
成长轨迹截然不同的他们,因为“做饭”,成了师徒。
从职高学生到世界冠军
他把这枚金牌称为是意外的收获
“牛排千万不能洗,用厨房用纸吸干表面血水就可以了。”理着“莫西干”发型的阎晗一边将土豆泥混合牛奶进行打发,一边口授要点。这种场合,25岁的他已经毫不怯场了,何况一米八五左右的块头自带气场。台下的十多个学员忍不住伸长脖子,直至纷纷离开座位,挤上前掏出手机拍照。
1999年出生的阎晗,独爱烧菜,15岁入读老家一所职高学烹饪。凭借着在各种比赛中的优异表现,3年后,阎晗被保送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习西餐工艺。
阎晗在烹饪上很快展露天赋。在校期间,他连续在FHC中国国际艺术烹饪大赛、国际厨师挑战赛、埃科菲国际青年人才赛等众多比赛中斩获金牌。2021年,他在全国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西式烹调赛项目冠军,拿到了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也因此留校成为一名高校老师。这一年,阎晗才22岁。
西式烹饪工艺专业主任徐迅对这位学生印象深刻,“他做事总是一种很享受的感觉。比如说早上八九点进了厨房,他真的可以埋头伏案,一直琢磨到半夜,就是不停地重复、重复。”
今年2月,他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在第26届IKA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Culinary Art(烹饪艺术)中,阎晗用饱含中国春节元素的五道菜品和一套手指餐惊艳全场,拿下中国大陆个人赛项唯一金牌。这相当于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金。
“四年前就报名了,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如期举办。这次一开始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单纯想看看国外顶尖的厨师们都在做些什么……”他把这枚金牌称为是意外的收获。
“不太会读书,
反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成名以后,阎晗被外界更多地熟知。准“00后”、大学老师、金牌、高端人才……种种标签让他看起来像是手握“爽文”剧本的男主角。
课程结束,阎晗将煎好的牛排分盘给同学们吃,和助手麻利地收拾好烹饪台,悠闲从容地坐了下来。
为何走上厨师之路?这个问题,阎晗总会被问及。
“就是书不太会读呗。”他酷酷地“打直球”,甚至还带那么点反问的味道,“反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喜欢,问题不大。”
他又进一步分享自己学烹饪的感受,“其实每天都是很有乐趣的,因为可以接触到不一样的食材,每天可以做不一样的菜品。只要把每一个小细节都做好,那这个菜一定是很好的。”
所谓的乐趣,如果抛开成果光环,静静地将过去十年的时间长卷铺陈开来,想必一定不大有趣。
厨房、灶台的闷热和油烟,雕刻食材每天用掉一百斤胡萝卜或者土豆,几乎不休假,大大小小比赛动辄十个小时以上的漫长赛程,长时间伏案令腰、背落下的职业病……
优雅精致的菜肴、摆台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枯燥、不容易耐住的寂寞,是时不时的自我怀疑,也是幸好没放弃的求经问道……
送走“夜校”的学生,阎晗急着上楼去另一个教室看他另两位学生——他们比阎晗小不了几岁,仍在枯燥地训练,为了半个月后的一场比赛。
通过走廊的一路上,老师阎晗哼着歌,滑着小步摁到上行电梯,露出一丝“00后”的味道了。
他自嘲又带着庆幸地说,“现在我们浙旅西餐(专业)的分数是越来越高了,要是让我考试的话,我看我是考不上……”
每周末起早,通勤1个多小时学烹饪
浙大博士:他的课很难抢
那种长年累月的“枯燥”,医学博士王帅也懂。
28岁的王帅最近刚通过博士答辩,正在为入职浙大博士后做准备。和毕业同期进行的,就是省文化馆“夜校”西餐烹饪课的学习。
连续8个周末,王帅都是起6点半的大早,从浙大紫金港校区坐一个多小时地铁,最终来到阎晗的课上,“因为感兴趣,喜欢”。
每堂烹饪课上,王帅都会认真做笔记
“我发现做西餐需要去了解每个食材、每道配菜的原理。跟我们做实验一样,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有理论支撑。只不过做饭可以更主观一点。”大三岁的王帅看起来书卷气更多一些。
比起做饭,王帅显然在考试上更加得心应手。从6岁时为了就读老家河北保定最好的小学,他就开始人生第一场考试,至今已数不清“征战沙场”多少回了。
15岁,他考进了保定最好的高中。王帅记得自己的高中对面就有一所职高,班主任曾指着马路对面的烹饪技术学校对同学们说,“你们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到对面学厨师。”
在那时候的王帅和身边人的观念里,“考不上大学那就复读,其实没有别的选择”。
王帅自认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达到了自己和父母的预期,“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头部学校。高考发挥稳定,去了陕西一所‘985’大学学医,然后保送了研究生......几乎没有出偏差。”
2022年,王帅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课题,向学校申请硕转博,大大缩短了研究生期间的学时,仅五年就完成了硕博阶段学业。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五好研究生、优秀团员,各种“优秀”的称号都没有缺席。
过去五年,王帅的生活离不开实验室。但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真的很辛苦。
“身体上的苦倒是其次。做某个课题,可能有很多条路,要靠自己去试。有些实验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重复再重复,得出的数据不是体现在我的课题报告里,而只是告诉我,我的想法是错的。”
走出内心的牢笼,王帅会想得更开一点。
“失败的实验其实让我更明确了对的路在哪,要脚踏实地往前走。”
“我们做的事,就是在未来给临床医生治疗癌症上提供多一种可能性。哪怕只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稍微进了一小步,我觉得也很有意义。最终一定有人能站在搭好的梯子上,攻克难题。”
应该说,今年也是王帅的高光之年:他顺利博士毕业,即将成为博士后,不久前他还在国际核心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关于如何提高免疫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的研究成果。
王帅参加“夜校”,实验室里不少师兄师妹都知道。讲起那个准“00后”老师,没想到“学霸”们也会得“红眼病”,“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成绩,我们三十多岁还跟这儿吭哧吭哧等数据呢......”
玩笑之余,大家也知道,不管哪条路,有谁不是一步步升级打怪,跌跌撞撞才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呢?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做到最好,行行都能出状元。
王帅会想起高中时学校对面的那栋楼和班主任的话,“喏,我现在还不是一样学做饭了,甚至这门课还很难抢!”
文字/王琦然、钟玮
制图/张妍
来源: 杭州日报
热门相关:太监成圣 甜蜜婚令:陆少的医神娇妻 纨绔仙医 战斗就变强 我的四个美女总裁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