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因·阿斯卡里:共建“一带一路”加深对华信任

环球时报研究院开展的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13国民调,其结果非常有意义,与我个人的经历和期待也大致相符。一方面,调查显示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成功但仍需要加强,这或许会让人感到讶异。另一方面,有些意料之中但却意义重大的调查结果揭示出哪些应成为这项倡议的新关注点。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一个十年里,尽管一些西方媒体、智库和政客极力诋毁抹黑,但许多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度和积极性仍然很高。在对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南非、沙特阿拉伯、新西兰等13个国家的调查中,有70%至79%的受访者认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贡献,包括“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重视绿色发展,保护当地环境”“减贫”等。而关于基建,无疑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成功之一。“全球南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这是其经济发展和减贫的主要障碍之一。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的讲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环球时报研究院的调查结果反映出,相关进程所取得的成就深得认可,其未来进一步的推进备受希冀。

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宣布,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带来长期发展,与此同时,“小而美”项目能快速改善当地民生。

大部分受访者(78%)认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与合作伙伴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这指明一个事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其他强国所使用的方法中没有合作共赢。“分享脱贫减贫成功经验”获得76%的认同,也强化证实了此种信任。

有约半数的受访者希望美国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数据结果很重要,尤其是考虑到当前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此外,受访者更愿意接受来自中国(48%)的发展援助,其次是美国(44%),再者是日本、欧盟和俄罗斯,这种选择上的“混合”也反映出各国民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和平的、经济合作的世界而非地缘政治紧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种全球合作模式之所以更受青睐,是因为人们认同它能够“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缩小国际贫富差距”,以及“使世界各国更加团结”“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

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未来阶段的调查结果属于意料之中,其中包括这样的事实:受访者认为本国与中国的合作应优先放在高科技产业建设(43%)、扶贫/脱贫(42%)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41%)三个领域。第一点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领导人在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强调的。例如,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工业矿产,需要获得在本国进行加工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附加值而非仅出口原材料。中国在向这些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技术转让方面展现出开放态度。然而,如果没有高效的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水)和熟练的劳动力,这个过程就不会实现。

再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民众之间需要加强文化交流。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希望更多了解中国和前往中国旅游。这将为未来中国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提供持久助力。(作者是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