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当“国家中立”在欧洲渐成往事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关系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欧洲大陆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中立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关于何为中立,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但作为中立国,最基本的条件是不参与冲突和战争等敌对行动,保持平衡和不偏不倚。就此而言,欧洲目前名义上的中立国绝大多数已经不中立了。

北欧具有较大影响的两个传统中立国芬兰和瑞典已经加入北约。马耳他和奥地利的中立地位都被写入本国宪法,爱尔兰的中立地位在1921年《英爱条约》中得到确认,尽管如此,三国这两年来都参与了对俄经济制裁。瑞士作为欧洲著名中立国之一自1815年起就未曾参加过任何战争,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士参加了欧盟对俄经济制裁,俄罗斯也已将其认定为“不友好国家”。瑞士、奥地利、爱尔兰、马耳他以及欧洲其他中立国如梵蒂冈、列支敦士登等,目前看还不大可能加入北约,但实际立场和具体行动都已不再那么“中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地缘政治的急剧变化导致小国选边站队压力陡增。从历史上看,在外交与安全领域追求中立地位的主要都是小国。这是因为小国一般资源有限,为了寻求扩大自身影响力或对抗某个大国或集团,可能会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北约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事联盟,但加入联盟也会给小国带来风险,比如被迫卷入大国冲突等;另外,加入联盟的小国在真正面临战争风险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盟友支持。因此,一些更加看重自身独立性和主权地位的小国往往选择中立,通过国际法认可的中立地位来保障自身主权和安全。

欧洲过去的中立国有不少,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等都曾中立。冷战时期和二战前,特别是一战前,欧洲内部集团对抗和小团体性质的各种联盟广泛存在,不过也给希望保有独立和主权的小国留下空间。这些小国在大国或各式联盟看来基本无害,且能提供一些便利,比如提供中立的谈判场所等。但集团和联盟一旦形成,又必然会寻求更多国家加入己方,以增加自身资源、扩大自身影响并削弱对手,所以中立国也一直面临选边站队的压力。

早在1956年,美国时任国务卿杜勒斯就曾声称,“中立已经是一个越来越过时的概念”。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大大压缩了中立国的生存空间。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小国如奥地利、瑞士等凭借自身的独特性保持中立地位,当时美苏之间的不少会议和谈判就安排在奥地利、瑞士和芬兰等国进行。冷战结束后,杜勒斯的话似乎得到验证,国际法上认可的永久中立国只剩下奥地利和瑞士等少数国家。随着更多国家加入欧盟或北约,余下未加入的国家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北约和欧盟开始将这些国家视为“自私的机会主义者”,称它们享受欧盟和北约的红利但却不愿做贡献,比如塞尔维亚就因此遭受巨大压力,被越来越多地要求追随欧盟和西方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俄乌冲突的爆发和延宕则对欧洲大陆上的中立国构成更大压力,一些中立国内部围绕是否继续保持中立以及相关成本与收益是否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等议题争论激烈。在此背景下,欧洲的中立现象正在消失。

但需指出的是,国际关系中的中立现象永远不会消失。中立是对冲突和战争的反应,只要有冲突和战争,中立就会存在。两次世界大战、长达40年的冷战以及随后30年的美国单极霸权格局,都没彻底消除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中立现象。冲突和战争确实会让一些中立国消失,但同时也经常会催生新的中立国。比如一战“毁掉”了中立国比利时,但也产生了新的中立国丹麦和挪威。二战“毁掉”了丹麦、挪威等中立国,但却带来新的中立国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土耳其。冷战结束了西、葡、土的中立,但产生了奥地利、芬兰、南斯拉夫等新的中立国以及整个不结盟运动。

因此,当前的俄乌冲突也不会是例外,芬兰、瑞典等欧洲中立国消失了,但瑞士、奥地利、爱尔兰等国仍试图保持军事上的中立,更重要的是,全球约2/3的国家维持了中立政策,第三国的中立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仍将长期存在。(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热门相关:江南儿媳   神王奶爸狂飆   欲望之寄宿屋   紧!勒紧的中年已婚妇女   变态教练戏弄女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