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兵:北上游爆火,粤港澳融合呈现新态势

3月29日是中国香港特区的复活节4天小长假首日,罗湖、福田等口岸一早就被前往深圳的人潮挤满。香港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3月28日至4月1日,有近198万人次香港居民北上前往内地。而清明节期间人流不减,4月4日至5日,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日均77.7万人次,其中港澳居民日均46万人次。有香港媒体称,此次假期香港人开启了“春运”式北上。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5周年。香港居民大规模北上内地旅游度假、休闲消费的势头,展现出香港与内地全面接轨、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也是内地与香港能够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的又一例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大湾区将定位在“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大湾区建设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形成新的发展势头。通过形成一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高速轨道交通为联结的大湾区生活圈,配合交通、就业、社会民生等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为港澳同胞在内地生活、工作、求学、置业提供便利。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从容应对,不断深化完善粤港澳合作机制,让香港、澳门与内地携手渡过了一个个难关。而今,香港和内地密切互动、深度合作已成不可阻挡之势。5年来,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相继出台,一系列举措已经让香港和澳门与内地呈现出区域联动、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一种密切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机制和战略合作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各种区域融合的成效也在逐步显现,“一国两制”实践正为大湾区不断创造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这些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多年来探索“一国两制”实践创新的努力。比如,2018年中秋节前,广深港高铁正式通车就是一次释放了重要信息的尝试。从西九龙到深圳仅需14分钟的高铁,“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都是“一国两制”实践中的重大制度创新,为当地发展带来了信心与启发,提示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也在制度上不断创新突破,清除藩篱,打通关键联结点。再如在港珠澳大桥通车时,珠海和澳门之间首创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型边检模式引得后续开通的横琴等口岸效仿,显著提高了通关体验。这些制度创新持续挖掘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口岸的交通潜能,带动珠江口两岸人员流动、产业合作不断升级,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更加方便、高效、多层次的基础设施联通,有利于粤港澳三地的人员往来,相应地将带动信息、资金流和产业的深度整合,也将催生出一个富有活力、运转高效,兼具国际化的中心城市、广阔腹地与战略发展空间的高品质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活区。大湾区内部的区域联动,还将越过香港和澳门特区,辐射到内地的各区域融合发展,这样的发展势头给人留下了巨大的遐想空间。有理由相信,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熟悉后会进一步北上,推动与大湾区类似的融合发展浪潮不断向北泛去。这也是“一国两制”实践发展要实现从区隔到融合的大历史转型这一基本规律决定的。

从昔日政治上、法律制度上的区隔,到现在经济、社会、民生、产业各层次的融合,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基调。从全面实施依法治港、依法治澳,到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建设项目的飞速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已经实现了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正不断发掘潜能,释放出发展活力。

在香港和澳门相继迎来“一国两制”实践25周年之际,经历从统一到治理、从区隔到融合、从洗刷民族耻辱到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转型,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展开,区域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继续随着深化“一国两制”实践走向更大的成功。(作者是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热门相关:风流医圣   我在镇夜司打开地狱之门   视死如归魏君子   大文豪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