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痛别硬扛 当心越忍越痛

有痛不治不仅是白白受苦那么简单,研究发现你越是忍痛越会降低对疼痛的耐受力,甚至特别严重时还会产生“无中生有”不碰也痛的痛觉超敏现象。

今年的10月16日-22日是“中国镇痛周”。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支持的“提高预防意识,远离剧烈之痛”全国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首个《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展示了“五个发现”以及公众普遍存在的“七个疼痛误区”。

慢病叠加可致疼痛升级

此次会议公布的《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发现:颈肩腰腿痛、神经痛、癌痛、软组织痛,是门诊常见的慢性疼痛;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较为常见,不同医院疼痛相关门诊该类疾病比例不同,约为10%至40%;有基础性疾病(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的中老年人,发生疼痛的风险较高;中老年人有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的,其发生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风险增加;公众对疼痛的认知误区较多,需提升正确预防疾病和管理疼痛的认知。

专家提醒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特别注意,疼痛与整体慢性病、年龄相关。研究发现,身体疼痛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肾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多部位身体疼痛提示未来慢性疾病风险增加23%。以带状疱疹为例,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慢阻肺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同时,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 。

长期忍痛会更不扛痛

与不少人想象的正好相反,疼痛生扛着,并不能增强人体对疼痛的忍耐力。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介绍,长期忍痛不仅会让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越来越低,容易“小题大做”一碰就痛,甚至特别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的抗痛系统阈值降为零,产生‘无中生有’不碰也痛的痛觉超敏现象。他拿一位带状疱疹患者举例说,该患者忍痛40年,最终导致一阵微风拂过都会使他感到剧烈的疼痛。

因此,长期忍痛非但不会抗痛,反而让人更加害怕痛,产生疼痛的错觉,甚至小到灯光、医生的脚步声,都会让患者感觉痛到哆嗦。

一旦发生疼痛,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规范治疗和管理。疼痛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并不是所有疼痛都能够一经治疗就完全消失,并不是所有神经都能“烧”掉,需要医生的综合评估。我们疼痛科医生希望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经过治疗后,帮助患者避免或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用对方法能避免多种疼痛

多数疼痛的发生还与久坐久站、不良姿势、过度弯腰、缺乏运动、饮食结构、心理健康等日常生活行为、机体功能老化相关,管理好这些诱因,积极防疼痛于未然。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确保规律的作息与睡眠、均衡饮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的发生;改变不良姿势,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可以预防腰背部疼痛的发作;积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以帮助治疗骨质疏松,能够预防或延缓关节炎疾病的进展 。

而对于有基础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提前预防常见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及带状疱疹等,减轻慢病共病叠加疼痛风险。如带状疱疹可以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预防,从而减少发生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风险。

看你有没有被疼痛“坑”到

误区1:疼痛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

真相:疼痛不能忍也不必忍。慢性疼痛会给我们的机体带来很多的危害,会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内分泌紊乱、睡眠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受损等等。

除此之外,还会造成患者和家属心理上的伤害。很多患者由于长期的顽固性的疼痛,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倾向。

误区2:疼痛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

真相: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者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以及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提早接种疫苗预防,可以很大程度避免随之而来的疼痛的发生。

误区3:止疼药有毒,坚决不吃。

真相:专科医生开出的药已经最大限度地在最小副作用下减缓患者的疼痛,需要遵医嘱,按时定量地服用。

误区4:忍痛的时间越长,忍痛的能力也会增加。

真相:慢性疼痛持续存在会导致我们的外周神经的敏化,还有中枢神经的敏化,会使我们疼痛的敏感度越来越强。

误区5:如果吃了止疼药不疼的话,会掩盖疼痛的病因。

真相: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治疗疼痛本身就是治疗疾病。

误区6:疼痛通过治疗可以百分之百消失。

真相:很多慢性病的疼痛是不能够百分之百消除的,大部分是改善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误区7:把引起疼痛的神经“烧”了,就不会疼了。

真相:在临床上有些神经是能“烧”的,有些不能,并不能用“烧”神经一种方式对待所有疼痛。针对神经的治疗措施,取决于疼痛的时间、部位,以及患者的一些基础情况。

文/本报记者 李洁

热门相关:锦桐   资本大唐   盛宠之嫡女医妃   最牛兵王   第一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