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导演:尽力将每个家庭共有的东西融入到电影中

“笑着笑着就哭了。”“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照了镜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经历。”目前,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正在热映,电影中,阿安与姥姥之间的感情,打动了不少观众。截至8月27日下午2时41分,该片票房已突破4000万元,豆瓣评分上涨到9分。

据悉,《姥姥的外孙》于今年4月在泰国上映后,成为截至目前的泰国年度票房冠军。近日,影片导演帕特·波尼蒂帕特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透露了拍摄这部影片的幕后故事。

很多细节都来自周围人的生活

《姥姥的外孙》是导演帕特·波尼蒂帕特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帕特曾在电视台工作,后来靠自学迈入了影视圈。年仅33岁的他,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是剧版《天才枪手》(豆瓣8.3分)。

对于影片目前取得成绩,帕特直言超出了他的预期,“我完全没料到反响会如此热烈,感谢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帕特透露,电影上映后他一直在关注观众的留言,他发现,大多数观众探讨的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电影如何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亲人。令帕特印象最深的是他姥姥的留言,姥姥看完影片后很直白地对帕特说,这就是一部很普通的电影,因为她的人生比这残酷多了,“我觉得这个评价很有趣也很中肯”。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无业青年阿安(马群耀 饰)在姥姥(乌萨·萨梅坎姆 饰)身患绝症之后,希望能在姥姥离开世界前,成为姥姥心中的“第一顺位”。但面对有着同样目标的舅舅们,阿安这条争当全职孝孙的路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顺利。要怎样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姥姥最爱的亲人,成了摆在阿安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阿安与姥姥相互陪伴的日子里,阿安逐渐感受到了姥姥对子女们外冷内热的爱,和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孤单。影片真实而细腻地向观众呈现了典型的东亚家庭众生相,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能从中窥见自己的生活及家庭的影子。

说起影片的创作过程,帕特透露,他和编剧花了两年时间打磨剧本,电影中的很多细节来源于自己或周围人的生活,“我们希望尽力将每个家庭共有的东西融入到这部电影中,这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呈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与互动,让它们在电影中碰撞出火花。”

以家庭为单位选择演员

电影中,姥姥和阿安的相处与传统意义上祖孙关系不同,既有互相斗嘴、打牌较劲的欢乐搞怪,又有相互付出的温情。比如姥姥教育阿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阿安立刻接话调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提到片中祖孙关系的塑造,帕特直言,自己和姥姥的关系和电影中很像,他也尝试将自己与姥姥的关系放在电影里,“我姥姥不是那种会给后辈很大压力的人,我在她那里从没感到过任何压力。”在他看来,姥姥从不会用那些所谓的道德礼节和条条框框来教育晚辈。

对于演员的选择标准,帕特透露主要以“家庭”为单位选演员:“在选角中,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应该是选出一个角色后再选出与之相契合的另一个角色,以此类推,然后让他们组合到一起。也许有另一个演员演技更好,表演经验更丰富,但如果对方与整个家庭不契合,我们就不能选这个演员。”

电影中饰演姥姥的,是“七十多岁演人生第一个女主角”的素人演员乌萨·萨梅坎姆,她与马群耀在影片中的互动,不断浸润着观众的泪腺。乌萨·萨梅坎姆说:“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演戏时我代入了自己的人生经验。不论家人之间有多少纷争,爱是不会改变的。”

提起乌萨在电影中的表现,帕特直言,作为一个零表演经验的人,她的天赋在于:只要故事和角色足够让她信服,她就能很自然地将故事和角色融入内心并演绎出来。她的表演完全没有任何设计的成分,镜头前和镜头外都是一样的,仿佛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

当问及如何将有经验的成熟演员与素人演员的表演进行统一,帕特直言,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直到拍摄结束都不太有信心,“我坚持的原则就是要与演员们多交流,确保每个人都能真心理解每个角色,才能将其准确地演绎出来,而不用我告诉他们,‘你能不能再演得收一点、你能不能演得再放开一点’,我完全不需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