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侧影:谈科幻游戏的创意之光
■贵州 yago
未来世界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新奇事物,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到各种闻所未闻的器具、千姿百态的异类生物,没有人希望看到一个和现在毫无区别的未来,对未来的憧憬是人类渴求发展的正常表现。智慧生物进步的特征是善用工具,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工具发展史,从伸入蚁穴的树枝到登月飞船,各种工具延伸了人类器官有限的功能,让他们看得更远跑得更快知道得更多,对物质的欲望也随之膨胀。过多欲望之间的冲突可能造就《辐射》式的末日未来,但对物质的欲望并不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原罪,这好比两个饥肠辘辘的人为争夺一块面包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表面上看起来引发冲突的祸根是对面包的渴求,假如两个人都能克制自己对面包的欲望,事情就可以得到圆满解决,但这种掩耳盗铃的方法显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我们的单细胞祖先完全没必要从污水里出来,以灵长目形态继续住在树上多好,既不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工业能耗和污染指数也完全为零。把工业文明视为洪水猛兽,盲目敬畏大自然的极端做法同样不可取,当今人类衣食住行的材料有哪一样不是来自外部环境?任何生命体的进化发展都需要不断从外部环境索取资源,对物质的需求没有错,人类的真正问题在于自身的惰性和短视,现有技术水平仍无法满足对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大量人力物力却被投入到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而不是积极开拓新的广阔天地。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到目前为止仍未走出生存危机的阴影,数千年来天灾人祸随时威胁着这颗蔚蓝行星上的脆弱文明,对未来世界种种神奇工具的遐想正体现了人类力图摆脱环境束缚谋求更好生存条件的愿望。
★神兵利器
大刀长矛
未来世界十个里有九个不太平,即使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也总有不怀好意的阴谋家和大坏蛋时刻威胁着主人公的生命安全,这种时候如果没有一两件趁手的武器保护自己,主人公就可能支撑不到故事的尽头。武器也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用来捕获猎物解决温饱,还可消灭威胁自己的敌人,对武器的依赖同样是人类的天性。未来世界中的武器大多与高科技紧密相联,当然也有返璞归真的例子,如《辐射》里各种破铜烂铁铸造的大刀长矛,只要能取敌性命主人公照用不误,不过那一般是文明衰落的象征。又如科幻电影《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2001年版)里主人公来到未来地球,发现人猿成为世界统治者,人类已沦落为任“猿”宰割的次等生物,这部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猿们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刀枪棍槌外带金属或皮革制成的甲具。在更多的科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含有高科技要素的冷兵器在未来世界的战争里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田中芳树的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旧帝国装甲掷弹兵总监奥夫雷沙一级上将以近战中的剽悍凶残而著称,这位老兄用的是一柄高硬度碳素水晶制成的战斧,此斧全长150厘米,重9.5公斤,奥夫雷沙用它斩敌无数一路爬到将军宝座。不光这位大叔好这口,来自蔷薇骑士团的同盟军悍将先寇布、帝国军元帅罗严塔尔、杨威利的养子尤里安等人全都是用战斧搏命的好手,可见在激光炮和星际战舰盛行的时代,冷兵器也未必落伍,只要能消灭敌人就是好武器。
人猿星球的武器装备明显处于冷兵器时代
不过有时候看上去像是冷兵器的武器却并不一定是冷兵器,例如热门美剧《星际之门》(Stargate)系列中外星武士提克手上那支似矛似杖的长柄武器,这种叫杖枪的武器实际上是一种等离子枪,近距离格斗中同样可以当作长棍挥舞,远距离攻击时它发射的闪亮等离子束能严重灼伤敌人皮肤,如果命中要害部位可震击内脏器官造成致命效果。杖枪不仅可攻击生物,还能用于射墙打飞船,液化能量弹药换一次可以用上几年,遗憾的是它的射程仅有70码,而且因尺寸太长携带很不方便。《星球大战》中杰迪武士使用的光剑是个罕见的另类,它的工作原理应属于能量武器,使用方式却是纯粹的冷兵器格斗模式,配合使用者的原力特技又可以发挥更多功能,如开锁破门、反弹敌人射来的激光束等。最不可思议的是,两柄光剑之间居然可以对抵格挡,仿佛它们有真实的剑刃一般。以我们目前所知的技术,聚焦光束无法在没有反射物的情况下被稳定束缚于限定长度内,更不可能相互排斥不容通过,所以如果真有光剑的话,一启动就会贯穿直线距离几十万公里内的任何物体,这简直是毁灭世界的大杀器,和人对砍也绝对是同归于尽的下场。所以还是让它留在《星球大战》的世界里,继续作为杰迪武士荣誉和身份的象征吧。诸如此类的名器还有很多,像《毁灭战士》里的链锯,《光环》里的能量剑。
《光环》1代里的能量剑
火药枪械
枪口喷吐火舌,弹壳遍地洒落,这本来是后工业时代战争的经典标志,很多追求火爆场面的科幻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相同镜头。无论如何不合逻辑,但那些乘坐超光速星舰征战宇宙的英雄们手里总会有一把枪身笨重弹匣容量接近无穷大的火药兵器,如果你脑海中无法勾勒一个大概模样,不妨去参考一下电影《星河舰队》(Starship Troopers )中人类联邦步兵配备的莫利塔型突击步枪,还有《战争机器》里那把带链锯的长矛式突击步枪,当然对老一辈玩家而言最具代表性的范本还是《雷神之槌Ⅲ》里的加特林转管机枪。从运作原理上来看,火药兵器的确可以在真空或水下正常发射,即使是普通弹种的弹壳内也含有氧化剂和燃烧剂,并不需要外界环境的氧气助燃。扣动扳机击发底火后,密封弹壳内的火药完全能自行燃烧膨胀并推动金属弹头飞出,在没有空气阻力或地球重力情况下,热兵器发射的弹头还会比在地球上飞得更快更远,穿透力更强。然而坏消息是如果在真空中射击,没有空气媒介传导声音,各位大哥绝对听不到扫射的哒哒声,只能看到弹壳蹦出,然后对面敌人身上冒出几个血眼,一场本来激动人心的战斗变成了诡异的哑剧。比这更糟糕的是,如果在没有重力设施的星舰船舱中战斗,发射动能弹头产生的后座力同样会作用于持枪者,因为没有重力,阁下即使体重100公斤,一开枪也得往后飘,怪物怎么被打飞出去的你也怎么向后滚。唯一能够满足热兵器爱好者科幻需求的是某个和地球酷似的行星,有差不多的空气密度和重力参数,注意这两项指标太高了也不行,否则一开枪就见出膛的弹头噗哧掉在眼前地上,没准能把敌人给笑死。热兵器还有一个更大的弊病,每次发射抛出的金属弹壳明显是一种不可饶恕的浪费,在资源一贯紧缺的未来世界,在敌方星球上大量抛洒金属废弃物并不是一桩合算的买卖,高射速的自动火器浪费尤为严重,大规模会战中上万人丢下的废弹壳等于凭空给敌人搬去一座铜矿山,所以下次在银幕上看到手持狂蹦弹壳的自动火器向外星人扫射的科幻英雄,请大家一起朝他喊:“你是个叛徒!”当然,如果能持有效证明证实自己使用无壳子弹的英雄除外。
战争机器里附带链锯的长矛式突击步枪
终极动能
以火药为动力的热兵器在未来世界的发展前景很不乐观,这种抛射型武器的基本原理是发射高速弹丸以巨大动能冲击敌人造成伤害,但火药不是唯一能产生动能的手段,以电磁力同样可以推动弹丸高速运动。这并不是文学家空想出来的理论,在现实中电磁武器一直是各国军事部门研发的重点项目,2008年初美国海军试射的电磁炮成功将7磅重的弹头以7倍音速射出。在游戏世界里这种武器其实早已是司空见惯的装备,只不过名字不叫电磁什么的,随便说两个大家都熟悉的,《辐射2》里的高斯枪应该算出尽风头的一代名枪,它就是如假包换的电磁武器,《雷神之槌》系列里神射手们最爱的轨道枪(Rail Gun)同样也是电磁武器。轨道枪以两条金属导轨为发射装置,两导轨之间经弹丸通过电流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巨大电磁力推动弹丸以极高速度脱轨而出,这种武器发射的弹丸理论上可以非常接近光速,这可是火药动力拍马也赶不上的。高斯枪采用多个同轴电磁线圈组成发射管,发射弹丸上也嵌有线圈,线圈通电后同样产生电磁力推动弹丸运动,经多组线圈逐级反复叠加后弹丸达到极其惊人的速度。说到这里各位应该明白为什么《辐射2》的高斯步枪枪管上会有那么多外凸的环形线圈,这种使用2毫米EC弹的超级武器射程远,透甲能力一流,因为弹丸口径小大量携带也很方便。《星际争霸》里的人族机枪兵用的也是高斯枪,枝叶繁茂的《高达》(Gundam)系列动漫作品中,电磁炮更是诸多型号高达的常备武器。更大规模的电磁炮可见于《太阳帝国之原罪》里TEC族的行星炮,这个庞然大物悬浮在行星近地轨道上,它那两条巨大导轨充分证明了自己电磁武器的身份,根据说明它发射的是核弹头,攻击范围居然覆盖整个恒星系!电磁枪炮仍然属于动能武器家族,只不过是以电磁力取代了火药动力,但它绝对不会乱喷五颜六色的光束或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因此当看到《雷神之锤》里轨道枪口迸出绿色光束,还有《孤岛危机——弹头》里高斯步枪居然可以加消音器时,还请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体谅吧,毕竟在游戏里为了追求华丽可以不用考虑太多真实性。
辐射2里的高斯步枪
电磁武器还有一种特殊类型——EMP(电磁脉冲),这种武器利用大功率电磁脉冲辐射致使作用范围内的所有电子仪器陷入瘫痪,也就是俗称的电磁炸弹,电磁炸弹主要用于攻击机器人或雷达通讯站之类的电子目标。在智能化战争的未来时代,这种武器是一柄遏制机械化部队人海攻势的利剑,《星际争霸》里人族的EMP导弹就是克制高科技神族的终极武器,《命令与征服3——凯恩之怒》中NOD方的苏醒者重步兵也装备有可使周围敌方车辆瘫痪的EMP武器,电影《黑客帝国》中我们也能看到,突入反抗军飞船内部的大群机器乌贼在EMP轰击中瞬间瘫痪。游戏里EMP引爆后只能让敌人机械单位暂时失去行动能力,现实中的电磁炸弹却会对大多数电子设备产生无法恢复的永久性破坏。而且它也并不像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只毁机器不伤人畜,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有机生物都有自己的生理磁场,EMP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干扰人体新陈代谢,破坏视觉和生殖系统并引发大脑功能紊乱,如果辐射强度很大的话受到照射者必死无疑。所以《黑客帝国》中尼奥等人摁下EMP起爆钮后绝不会安然无恙,真实的结局是所有人和机器乌贼一起完蛋,当然那样导演和观众都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还是让各位英雄安然无恙比较好。
美国空军研制的瘫痪激光武器
能量武器
能量武器通常指那些发射能量束流以聚焦热能远程杀伤敌人的兵器,最早的能量武器雏形出现于公元前213年,罗马帝国舰队入侵叙拉古,科学家阿基米德让全城妇孺手持镜子反射阳光聚焦于罗马战舰船帆使其燃烧,这其实就是光束武器的基本原理。幻想世界中常见的光束武器是激光枪(炮),所有的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种武器以定向发射的聚焦光束攻击敌人,速度快精度高,只要有能源就不愁弹药问题。在现实中激光武器也早已进入实用化阶段,以大功率激光束灼烧摧毁敌方精密仪器,或直接攻击活体目标眼部产生致盲效果都有真实范例。不过即使在理论上光束武器也无法做到科幻电影里那样,一炮过去对方整艘星舰灰飞烟灭的壮观效果,光束武器作用面很小,通常只能贯穿目标,除非正好命中敌方堆放易燃易爆品的位置,否则不可能看到任何爆炸场面。电影里被激光枪射中的敌人经常在一团烟火中人仰马翻,这种场面很过瘾但却非常荒唐。老实说光束武器并不适合在地球上使用,空气中的各种杂质会导致光束能量迅速衰减,从而影响射程和威力,在雨雪雾等复杂气候环境下激光枪还不如大刀长矛,因此只有在太空中它的优势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光束武器的进化版是粒子武器,这种武器利用加速器将电子、质子或离子等粒子加速后集流发射,以粒子携带的巨大动能摧毁目标,粒子武器不怕雨雪雾天气影响,但它和光束武器一样需要功率巨大的能源作动力,目前据说只有核弹爆炸才能提供支持粒子武器发射的能量,而且粒子加速器体积巨大,通常只有重型战车或星舰才能容纳这种大块头武器,所以我们很少在科幻作品中看到单兵携带的粒子武器。《银河英雄传说》中的伊谢尔伦要塞主炮“雷神之锤”就是一种粒子武器,这门质子聚焦炮发射输出功率高达924兆瓦,相当于国内一座中型城市的用电量。
命令与征服3——凯恩之怒中能量武器的交锋
等离子武器也是科幻战争中经常出现的熟面孔,气体在极高温状态下产生原子核和电子分离现象,得到的新物质就是等离子体,也叫电浆。等离子武器通过向目标发射集束电浆杀伤敌人,理论上电浆的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像你我这样的碳基生命体基本上挨着就人间蒸发,想想什么东西能够抵御百万摄氏度的灼烧?所以它的杀伤效果远胜纤细的光束武器。最著名的单兵等离子武器是《毁灭战士》系列里的招牌兵器——BFG9000电浆炮,此武器一旦发射半径15米之内无论什么妖魔鬼怪一律形神俱灭,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按下发射钮不放蓄能,蓄能时间越长发射出的电浆炮弹威力越大,如果太贪心,蓄能超过4级临界值甚至会发生自爆悲剧,可见高科技武器也是一把双刃剑啊。但是各位和平爱好者不用担心,真正的未来世界不可能出现电浆炮这样的大杀器,即使在太空中大量的带电粒子也很难保持稳定形态,高温电离化的电浆有如一块火红的燃煤,投入水中瞬间就会被吞噬。等离子体更不可能保持恒定的运动方向,能量越高越不容易受控制,做炸弹勉强还有一点可能性,当成发射弹丸打出去恐怕刚出枪口就迸散成一团绚丽的烟火。当然,这些技术上的论证并不影响等离子武器在科幻游戏里的普及,所有被称为Blaster的兵器实际上都属于等离子武器,从单兵到舰载级别一应俱全。《星球大战》里帝国部队和义军的基础单兵武器全是等离子枪,歼星舰上通常配有60门以上的等离子速射炮,《死亡空间》里我们也能看到用来击碎陨石的星舰防御火炮同样是等离子武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射一束黏稠闪亮的电浆。有时玩家还能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无厘头名字,比如等离子镭射枪、自动寻的电浆炮等,这些大杀器的工作原理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即使爱因斯坦他老人家来分析恐怕也要被搞成精神错乱。
死亡空间中的等离子防御炮
生化武器
提到生化武器,有点军事常识的朋友肯定立刻会联想到芥子气、炭疽之类的东西,这些玩意当然也算生化武器,但它们不够未来特色,因此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未来世界最具科幻气息的生化武器是《命令与征服》中的泰伯利亚晶矿,这种来自天外的晶体既是致命毒物又是富含资源的宝矿,它能通过孢粉形态随风传递并落地生根,无论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只要沾上都会被迅速晶化。截止到到2047年时,地球表面有30%的土地已被泰伯利亚晶矿变为无人区,人类一方面对晶矿的污染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却又被它蕴含的丰富资源所吸引,各种基于泰伯利亚技术的科学和军事研究对晶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际市场上泰伯利亚晶矿就是货币的代名词,GDI和NOD之间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均与泰伯利亚晶矿有关。激战中双方军队的步兵都尽量避免在晶矿地带作战,没有保护的正常人皮肤接触到晶矿后会感到灼热剧痛,20秒内如果没有采取治疗措施,被感染者的皮肤和肌肉将开始晶化,不久后渗入体内的晶矿会将内脏器官也变成结晶体,患者最终因大出血而死亡。因此各位同学如在野外发现绿色不明晶状物一定要警惕,切忌伸手触摸或凑近嗅舔,最好能第一时间向居委会大妈或学校老师报告,千万不要让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你而爆发。
泰伯利亚晶矿是罪恶和财富的根源
病毒是历史悠久的微生物兵器,不光人类在与它的斗争中时常处于下风,就连外星人也挡不住它的攻击。好莱坞科幻电影《世界大战》中,把人类当点心的外星侵略者们就被小小细菌病毒轻松击溃。游戏国度中最著名的病毒是雨伞公司的T/G系列病毒,它们在《生化危机》历代作品里创造了大量僵尸,不计其数的科学家、特种部队精英、男女主角因为它们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科学家们研制T病毒的初衷是想寻找一种能够抗衰老的神药,不料最后却演绎成噩梦。在很多游戏里都可以看到类似悲剧,《毁灭战士》里的地狱之门、《死亡空间》里的外星遗留科技、《生化奇兵》里的基因改良技术都是潘多拉的魔盒,无知的人类总会开启不受控制的恐怖力量,然后为自己的愚蠢付出惨重代价。对无形生化武器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有谁会不怕看不见的敌人呢?生化武器对人类的毁灭无疑是一种悲剧,但在幻想世界里却总有一小部分人因此产生基因变异,他们有的获得了超越常人的物理运动能力,如蜘蛛侠、蝙蝠侠、索利德·史内克之流,有的变成了科技时代的魔法大师,如《红色警戒2:尤里的复仇》里的克隆尤里、《质量效应》里的超能者,还有杰迪武士和西斯武士实际上都是魔武双修的战斗法师,当然他们并非生化灾难的受害者,而是通过东方气功式的原力修炼主动改造了自己的身体。无论走物理路线还是魔法路线,这些超人们理论上都属于人形生化兵器,他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件足以媲美电磁炮的武器。
泰伯利亚晶矿的受害者
★异界生命
凡夫俗子
未来世界,尤其是大星际时代的未来世界总会出现各种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对于外星生命的遐想一直是科幻文艺中的重点课题,有科幻概念以来各种作品里出现的外星生物种类数不胜数,但绝大多数都流于千奇百怪的外貌描绘而缺乏深入刻划,给某个双足直立行走生物随便加两对上肢添一双大耳朵就可以称为外星人,骨子里从生活习惯到行为模式实际上还是个地球人。卢卡斯《星球大战》的世界拥有大量外星文明生物,但这些外星人的行为举止却和人类,或者说和普通美国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也吃快餐也爱泡酒吧,喜欢看竞技比赛喜欢开快车冒险,听到某个英雄发表鼓舞士气的演讲后也会振臂欢呼。从文学娱乐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定没有什么错误,读者、观众和玩家都能轻松接受并产生认同感,只不过看多了你会发现《星球大战》实际上是披着科幻外衣的西部牛仔剧。卢卡斯和他的工业光魔公司当初构思各种外星生物时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他们的灵感基本来自现实生活,设计重点也偏重于外形。如千年隼号飞船的大副丘巴克,他身高两米多,全身黄褐色毛发,丘巴克是来自卡西克星的乌奇族人,他的同胞以力大无穷和擅长技工活路而闻名。这位酷似猩猩的角色是怎么来的呢?卢卡斯有一天看到自己的爱犬趴在汽车前座上时就想出来这么个点子。尽管长得又像猩猩又像狗,但丘巴克的本位角色依旧是一名身强力壮脾气暴躁的飞船大副,外形的千变万化掩饰不了内里的单调,归根到底人类的想象力要超越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黑超特警组》(Men In Black)里隐藏在地球上的众多外星人也算形态各异,可惜他们还是人味太重,不考虑外貌因素光看言谈举止和行事风格怎么都像是地球人。不少科幻作品索性表面工作都懒得做,所有外星生物全是盗版地球人,双手双足直立行走,张口闭口总是人类社会那一套规则。大多数通俗科幻作品总是沉溺于歇斯底里的星际战争,看看《毁灭公爵3D》里的那些猪头牛面的外星坏蛋,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来到了漫画世界,电影《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里外星人的智商令人担忧,潜入英雄发送的计算机病毒轻松摧毁了他们的高科技飞船,我们甚至想不出主角到底用什么方法把病毒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传入外星飞船的控制系统中。
星球大战里的大猩猩丘巴克
个性角色
动辄以数万艘星舰攻击地球的外星人入侵事件太俗套,采用这种设定的《毁灭公爵3D》和《雷神之锤》只是为了给玩家提供一个扫射的合理借口。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电影系列《异形》(Alien)好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太一样的外星生物,这种拖着长尾巴拥有流线形颅骨的凶残捕猎者热衷于追杀人类并在受害者尸体上产下后代。这种事情虽然让我们惊恐,但与那些只会泡吧凑热闹的外星闲汉相比,它留给观众的印象肯定更深刻,因此以这种异形怪物为敌人的射击游戏大量涌现也就不奇怪了。与外星生物的生死搏杀通常反映出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恐惧,在人类尚无力向外部空间拓展的前提下,能够先一步接近地球的外星生物肯定拥有比地球更先进的文明,两种不同级别的文明之间并不一定只有战争关系。比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82年拍摄的科幻电影《E.T.》就讲述了一位迷路外星人与人类小男孩的友情故事,细颈大眼身材矮小的外星人宛如一位纯朴的外乡人,他既不是来征服地球的宇宙战争狂人,也不是代表银河系联邦来邀请人类加盟的特使,只是路过看看而已,可爱的E.T.属于人畜无害的宇宙友好人士。科幻电影《异星情缘》(Enemy Mine,也译作《第五惑星》)讲述了一个更为感人的外星人故事,未来世界地球与德莱克人爆发星际战争,一名人类飞行员和一名德莱克飞行员在战斗中同时坠落于某个荒凉星球,两位仇敌开始想尽办法要干掉对方,后来却在险恶环境中为求生存不得不互相帮助,友谊终于取代了仇恨。以单体分裂方式繁殖后代的德莱克人临终前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人类飞行员,最后人类飞行员只身带着孩子前往德莱克族母星履行每个德莱克人必经的归宗大典,两个种族之间的和平曙光悄然升起。这部电影中的德莱克人虽然外形丑陋近似蜥蜴,但他们体现出的人性化特征远比那些仅仅外表似人的外星种族更多。
电影异形中的捕食者与它的天敌
机械文明
外星生物没有任何理由和地球人一模一样,他们的生存环境、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生理特征都可以与人类大相径庭,突出这些方面的差异远比外貌上的哗众取宠更为重要。如《星际争霸》中三个种族的定义就非常精彩,地球人不用说了,神族是追求精神和能量的古老种族,虫族是兽性大于人性的侵略型种族,前者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是高科技文明,后者让人联想到生命力顽强的蝗虫。正如氧气并非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外星生物也不一定非得是有机生命体,纯机械智能文明同样可能存在于银河系里的某个地方,它们表现出的魅力毫不逊色于有机生物。《黑客帝国》和《终结者》里机器文明都差点灭了人类,《变形金刚》的名头想必各位也都知道,这帮来自外星球的机器人前些日子在各大影院和游戏平台上出尽风头,此外即时战略游戏《宇宙战争——地球突袭战》(Universe At War:Earth Assault)里的Novus族也是金属气息浓厚的机器人文明,《最高指挥官》(Supreme Commander)里的赛伯族是背叛地球帝国后独立的机器人王国,还有《质量效应》里的盖思机器军团同样是摆脱并击败自身创造者的纯机械文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肯定无法作用于这帮占山为王的铁脑袋瓜,但机器人文明也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呆板僵化,离开人类就发展不下去。《质量效应》里的盖思机器军团单个个体智商确实不高,但它们以群体活动时能迅速交流信息和统一思维分析,其整体智商和谋略远胜相同数量的人类,而在人工智能学里这种量变引发质变的理论是真实存在的。
《宇宙战争——地球突袭战》里的机器人文明
社会形态
异星文明成员的群体关系也是一个超越常规思维的科幻切入点,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科幻小说从宏观世界角度全面描述了阿拉奇斯星上的沙漠游牧民族——福雷曼人,这个民族的历史背景、族群结构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小说中都有详尽记载。福雷曼人以沙海为家,水源的稀缺使他们对水有一种宗教般的感情,恶劣的环境也造就了他们骁勇善战的性格,以沙虫牙齿制成的水晶匕首是福雷曼勇士的最高荣誉象征。福雷曼人在沙海中求生存的奋斗与保罗面临强敌环绕的复仇战争暗相呼应,对这个民族的深入刻划衬托出小说主人公保罗成就宇宙霸业的艰辛。遗憾的是所有以《沙丘》为题材的游戏都把重点放到了战斗上,福雷曼人最多只是一股友军势力而已。热衷于攻占杀伐的外星生物通常以蜂窝蚁巢型的社会形态登场,如《命令与征服3》里阴谋入侵地球的思金人,整个民族都像工蚁一样为战争而存在;持和平主义态度的外星生物多为人丁稀薄的高科技种族,如美剧《星际之门》里的诺克斯族人,能隐身又可以复活亡者,坚定的宇宙和平爱好者;还有从头到尾都很少露面甚至不露脸的神出鬼没流派,如《X档案》里那些总也查不出来的外星人,以及阿瑟·C·克拉克的科幻名作《与拉玛相会》中那艘旁若无人闯入太阳系的巨型圆柱飞船,尽管地球派遣的特遣队深入飞船内部作了大量科学调查,但最后不但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甚至对这艘飞船光临太阳系的用意也没搞清楚,正当人类还在莫名其妙时,这艘神秘的飞船掠过太阳表面继续飞向太空深处。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给玩家予无穷悬念,充分体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至高境界。外星人有别于人类的生殖方式在很多科幻作品里也有表现,除前面提到的德莱克人的单体分裂,还有《质量效应》里阿撒力人的精神感应繁衍方式,这个单性别的智慧种族需要与情投意合的异族生物达成精神层面上的共鸣后才能产下后代,这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真可谓神来之笔。
质量效应中的阿撒力族人
未来世界不止有惊世骇俗的超级武器和千姿百态的外星生物,科幻大师们的种种奇思妙想不断使我们在惊叹之余流连忘返,幻想中诞生的各种细节组成了一个又一个闻所未闻的新世界,今日看似天方夜汤的幻想可能在明天就会变成现实,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中的直升机、潜艇、登月计划如今已不再是幻想。从现今的起点展望未来总有无数种可能,在通向未来的岔道中隐藏着即将成为历史的真实轨迹,我们无法准确预言这些轨迹之所在,索性不如放开思想的缰绳,让它在幻想的国度中自由飞奔。只要还有未来就会有幻想,未来世界的的边界只受限于创造者的想像力,我们在梦境森林中拾起的每一片落叶都可能是未来的一部分,无所不在的未来之侧影。
未来之侧影——谈科幻游戏的设计理念
■贵州 yago
古往今来的人们对未来有各种各样的憧憬,明天以后的未来世界到底什么样,每个人都有不同见解。对于未来的认知也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总在不断更新,在无尽的时间线上,未来是一个永远无法触及的终点。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很难摆脱自身生活环境的局限,周口店山洞里的猿人纵然饥肠辘辘也无法想象一桌满汉全席的模样,农耕时代的古人再聪明也想不出电灯发亮的原理,他们最大胆的创意也就是用传说中万年不灭的人鱼油脂当灯油,工业革命后人们对未来的幻想很少与机械和钢铁制品无关,这些事实反证了一个结论:如果未来是一株参天大树,那么它的根应在现今。自称通晓未来的人在古代叫先知、祭司或萨满,他们以上天之名描绘出的未来景象通常隐晦模糊,娱乐性也很差,有时候还会引发人命官司和世界大战。社会进步使神棍们丧失了表达未来之梦的垄断权,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中来,比如科幻作家、电影编剧、游戏策划等,他们的作品一般不会对现实世界产生不良副作用,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的特殊情况,比如英国科幻大师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1938年在美国电台播出时,因为没有事先声明是科幻小说,加上播音员声情并茂的表演,有大批不明真相的听众误以为真有火星人在入侵地球,于是纷纷离家逃亡并导致多起踩踏受伤事件。威尔斯先生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未来之梦竟然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与小说和电影里的未来世界相比,游戏中的未来世界因为高互动性而更具迷人魅力,这一优势在计算机视频技术进入3D时代后放大了不止千百倍。越来越多的太空冒险和星际战争出现在游戏软件里,玩家们不再扮演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那样的袖手旁观者,他们可以亲自参与每一场宇宙危机,甚至能以自己的选择改变故事的最终结局。短短20年的时间,几个黑白像素组成的抽象小人偶变成五官四肢齐全表情丰富个性鲜明的拟真人,太空星图做得比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实拍照片还逼真,虚拟世界中完全以假乱真的时刻离我们已不再遥远。一个真实的世界由无数细节构成,一个虚构的幻想世界同样需要大量细节才能完美,这些细节中不仅有高解析度的图像,同时也包括人文背景、技术理论、设计风格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当骨架和血肉都完整了,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既有相当可信度又丰富多彩的未来世界。
★未来幻世
千年争霸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招牌特点,它们之间最抢眼的区别是千奇百怪的世界观设定,不同的世界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玩家能得到何种互动体验的乐趣。大多数游戏里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场,小到近现代地球上某地区的局部冲突,大到囊括整个银河系多种族参与的太空群殴,几乎所有和科幻沾边的即时战略游戏都属于这种类型,一般来说这类战争不打个上千年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看《横扫千军》(Total Annihilation)的剧情介绍是怎么说的:“经过数千年的苦战之后,核心与装甲两大集团两败俱伤,但战争仍在延续……”你再听听它的最新续作《最高指挥官》(Supreme Commander)的背景故事:“整整一千年来,三大种族始终在为各自的信仰而战……截止到公元3764年,持续上千年的战争仍未有任何结束的迹象。”像《星际争霸》(Starcraft)、《家园》(Homeworld)这类甚至说不清楚到底打了多久,请看《星际争霸Ⅱ》中神族传统兵种狂热者的介绍:“数百万年以来,光荣的光明圣堂武士团一直保护着神族免受内部与外在的威胁……”百万年啊,都够咱们从树上爬到电脑桌上了。《家园》里流亡宇宙的库申人为重返故土希格拉看似也才战斗了十来年,实际上远离故乡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的祖先3000年前被泰坦帝国放逐到银河系边缘,如果这个系列还有三代,那一定是重新崛起的库申人与宿敌泰坦帝国的决战。相比之下,近现代风格的《命令与征服》(Command & Conquer)小家子气了点,那凯恩大叔怎么瞧也不像得道的仙人,到目前为止尚无可靠证据表明他有改造身体的迹象,因此可以断定GDI与NOD的战争不会超过百年。在战乱的时空中,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多为至死方休的激烈冲突,整个世界完全因为战争而存在,无比巨大的歼星舰、类似伊谢尔伦要塞的行星武器、动辄上万的机甲部队,史诗般壮丽的画面传递着一股男性荷尔蒙的气息。
救世英雄
万年战争其实还不算最糟糕的未来,至少社会组织的基础形态还在,人类尚有机会团结起来为命运而战。一些突如其来的灭绝性灾祸根本不给这个机会,比如无法抵御的异形生物入侵,足以破坏整个文明世界的核战争爆发,某个居心叵测的怪博士计划用病毒毁灭地球,这种情况下人类不是瞬间全灭就是在成为外星人奴隶和食物的宿命中苟延残喘。面对占尽优势的敌人,社会和军队已经不起作用,这时候只能依靠一小撮英雄来拯救人类拯救地球。这类未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是《黑客帝国》(The Matrix),人类被崛起的机器文明变成金霸王电池,管吃管住还给创造一个虚拟生活空间,某电池尼奥觉醒后逐步获得逆天实力,最后他以哲学隐喻和宗教风格的手段完成人类的救赎。来自好莱坞的《黑客帝国》先后改编过三款游戏,但没有一款作品能完美再现沃卓斯基兄弟构思的矩阵世界。游戏世界中名头最响的孤胆英雄应该是《毁灭战士》(Doom)里的主人公,某位身份不定的太空海军陆战队员。未来世界人类在火星上发现古文明遗址,利欲熏心的商业财团滥用火星人留下的科技,不料却打开地狱之门引来大批恶魔,地球文明的毁灭迫在眉睫,关键时刻一位默默无闻的太空海军陆战队员跳出来屠魔头斩妖孽,最后顺手关上地狱之门。从1993年开始的《毁灭战士》一代,直到最新的第三代全都是相同套路,总结后可归纳为一句话:太空海军陆战队员单挑群魔拯救世界。《毁灭战士》的姊妹篇《雷神之槌》(Quake)系列的世界观也差不多,地球遭到强大无比的外星人入侵,人类抵抗部队节节败退,只好孤注一掷派遣敢死队潜入外星人母星执行破坏任务,小分队成员一路死了个干净,最后只剩一位英雄来完成那看似不可能成功的绝地任务。类似的孤胆英雄其实还有很多,如《毁灭公爵3D》(Duke Nukem 3D)里那位叼着雪茄吊儿郎当的公爵,《光环》(Halo)中怎么也打不死的士官长,《半条命》(Half-Life)的主角戈登·弗里曼,《英雄萨姆》(Serious Sam)里的机关枪狂人萨姆。在频临毁灭的混沌末世中,英雄主角的火力和枪法直接决定成败,因此这类作品多以第一人称射击的模式出现,游戏过程中也常见到血腥杀戮场面。
自由冒险
用枪杀开一条血路的方法技术含量很低,靠一个人几挺机枪拯救世界的故事在逻辑上不太能站得住脚,因此也有不少未来英雄们以符合宇宙时代气息的职业出现,他们是技艺娴熟的飞船驾驶者,操控着各种飞行器穿梭于星系之间惩恶扬善,偶尔搞搞贸易活动赚点钱补贴家用,在自由自在的星际旅行中打发日子。这类未来世界的范畴通常扩展到银河系甚至更大,也可能有宇宙战争存在,但绝不会恶化到命悬一线的窘迫境地,有时候它们就是太空版的模拟飞行射击游戏。比如上世纪末Origin Systems全力打造的《银河飞将》(Wing Commander)系列,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27世纪,地球联邦与企图称霸银河的基拉西族外星人展开星舰大战,刚毕业的主人公作为战斗机驾驶员奉命前往虎爪号太空母舰报道,从此踏上了一段充满惊险和辉煌的太空战机英雄之路。《银河飞将》以华丽的真人电影过场和超越时代的声光效果确立了自己在太空模拟游戏中里程碑地位,在它身后有大批追随者源源不断而来,如微软的《星际枪骑兵》(Starlancer)、《自由枪骑兵》(Freelancer),Activision的《星际旅行:无敌舰队》(Star Trek: Armada),Egosoft的《X3:重聚》等,这些游戏中的未来世界侧重于突出宇宙空间中的飞行体验,星际旅行和战机格斗纯属家常便饭。3D图像技术的成熟使这类游戏中的太空景观越来越迷人,但随着商业贸易和冒险探索等概念的加入,这类游戏里战斗射击的比重逐渐下降,一个个更为自由,充满更多可能的宇宙呈现在玩家们眼前。这些世界不再只有战火的硝烟,也有探索未知天地的惊奇、积蓄财富的快乐和爱恨情仇的纠葛。
末日危机
开放式结构的世界设定对各种游戏的发展影响深远,很多以未来为背景的科幻作品尝试着在太空剧之外开拓更具人文深度的另类风格,黑岛工作室的《辐射》(Fallout)是这类游戏的经典代表。当大多数科幻作品宣扬未来世界人人上太空个个活百年的幸福生活时,《辐射》以充满荒诞和黑色幽默的笔法描绘了一幅21世纪后期被核战争摧毁的人类文明残像,浩劫末日之后的地球科技水平与社会秩序全面倒退,这里既有野心勃勃妄图征服世界的邪恶军事组织英克雷,也有掌握大量失传科技希望重振人间秩序的钢铁兄弟会,还有更多龙蛇混杂的城镇割据势力、黑社会帮派、强盗土匪团伙、奴隶贩子公会。《辐射》并没有强迫主人公挑起拯救世界的重担,玩家可以全凭个人喜好行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世界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受到世界变化的反作用。这款游戏描绘的时空是一个具有浓厚反乌托邦色彩的未来世界,单纯追求技术的物质文明泛滥导致资源危机并引发毁灭世界的核战争,游戏中幸存的人类仍然在物欲泥潭中挣扎不休,社会基本道德沦丧、对毒品和机器的过度依赖、靠不住的人工智能,都在向我们描述一个不那么美妙的未来。无独有偶,2K Games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FPS游戏《生化奇兵》(Bioshock)同样表达了对科技进步的悲观反思,游戏中主人公飞机失事后偶然进入大西洋海底深处的一座神秘水下都市——欢喜乐园,这里到处是自动化设施但却充满荒废破败痕迹,一位满怀理想的科学家创建了这座城市,当年的入住者全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科技文化界精英。然而乌托邦之梦总是好景不长,欢喜乐园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可改造基因诱发超能力的干细胞,滥用基因技术导致乐园居民纷纷变成生化怪物,原本美好的乌托邦迅速崩溃,变异人疯狂残杀正常居民,阴谋家暗中操纵事态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外部世界的丑恶再度吞噬了这处世外桃源。《辐射》以压抑昏暗的色调渲染核战后的末日气氛,《生化奇兵》以各种锈迹斑斑的自动机械隐喻工业文明的前景,还有《杀出重围》(Deus Ex)里以全夜间场景映衬瘟疫和阴谋肆虐的2052年混沌乱世,这类游戏都有与主题相互映衬的独特画风,对未来世界的悲观情绪洋溢于字里行间。纵观今日世界,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战争阴影远未褪去,种种迹象表明,以上故事中对未来世界的预测绝非毫无根据的杞人忧天。
★宇宙风采
星辰海洋
在对未来的幻想中通常最吸引人的是那些风格迥异的异世界景观,当人类得知天上的银河繁星其实是无数个世界后,遨游太空立刻成为热门科幻话题。据统计,自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以来,有81.4%的科幻文艺作品与太空旅行有关。人类天生对与自己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充满好奇心,正如马可·波罗初入大都的感叹,武陵渔夫对桃花源的惊讶,当地球在喷气式航班和因特网的夹击下缩小为一个村落之后,人们的目光又自然而然瞄向星空。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每年发布的大量太空照片根本满足不了科幻爱好者们的渴求,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至今未有突破性重大发现,星际航行技术的缓慢进展可以保证目前还活着的大多数人无法在有生之年见证太空移民的壮观景象,因此他们只能求助于科幻文艺作品。早期游戏中的宇宙场景画面简陋不堪,有时还不如科幻小说中纯文字的描述吸引人,玩家必须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说服自己那些漆黑背景上稀疏的光点就是星空。为了掩盖图像技术落后的缺陷,星际旅行往往被简化为两个节点之间的传送过程,出发和抵达动画总是固定不变,毫无遨游太空的自由体验。3D图像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游戏玩家们见到了一个又一个伸手可触的逼真宇宙。最早的宇宙4D即时战略游戏《家园》首创了一个逼真的太空战场,纵深背景中五颜六色的星云和远近随处可见的陨石群让星舰指挥官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家园》的星空虽然美丽,不过玩家能活动的空间实在小了点。
2008年的PRG大作《质量效应》展现了一个令人惊诧的银河系,玩家可以驾驶飞船自由探索星云、恒星系和行星三层嵌套结构组成的银河系,只要是固态的星体都能着陆探索,不但可以亲自驾陆行车体验各种星球上的地貌特征,抬头还会看到地球上永远见不到的天文景象,如拥有双太阳的天空、巨大的低温红色恒星、光彩斑斓的小行星环绕带等奇观。《质量效应》中玩家可以登陆300多颗星球,然而这个数字与直径10万光年包含1200亿颗恒星的正版银河系相比还是太苍白。不过要是只论数量的话,电子艺界的模拟新作《孢子》倒算是创造了目前所有游戏作品里最接近真实的银河系,这款游戏采用的特殊随机算法理论上可以生成40亿颗行星,这些行星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登陆探索,它们共同构筑了游戏中那个无比巨大的银河系。表面上40亿颗行星只是一些功能单一活动空间有限的球形场景,但它们也有生态环境概念。如果要在条件恶劣的行星上建立高级殖民地,玩家必须先从温度和大气两方面着手实施生态改造,接着还要引入不同级别的动植物组成一个独立循环运作的生物链。对于一款卡通风格的模拟游戏来说,能做到这点已经相当不错,可惜它和《质量效应》一样无法将遨游太空的驾驶体验带给玩家。2005年推出的《X3:重聚》是弥补这份遗憾的最佳人选,尽管没有40亿颗星球的雄厚家底,但这款游戏提供的160处星区也足够玩家实现自己的宇宙冒险家之梦,《X3:重聚》以严肃的态度模拟了一个冰冷黑暗但却生机盎然的宇宙,玩家能驾驭各型号星舰自选路线飞向遥远的星系,还能在通讯频道里与友舰或行星导航台对答交流,这和大多数科幻游戏中只能通过鼠标点击前往目的地的偷懒设定完全不是一回事。
飞船奇观
作为星际旅行的交通工具,太空飞船是科幻作品中仅次于光怪陆离的行星世界的另一道风景线,各种宇宙飞行器无论在外形还是工作原理上都千奇百怪。因为太空中毋须考虑空气阻力的因素,飞船外观可以不必拘泥于流线形,根据容积和功能需要或方或圆都行,比如《家园》中库申人的母舰宛如一根竖立的碗豆荚。在科幻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一艘星舰由远至近而来,以公里计算长度的舰体逐渐占满整个屏幕令观众感到呼吸困难,然而当它远去缩小为繁星中的一个小小亮点时,我们才认识到即使这样的庞然大物,与宇宙相比同样微不足道。经常在此类镜头扮演主角的是卢卡斯《星球大战》中的帝国歼星舰,这种扁三角锥形的星际战舰普通型号长达1600米,乘员36 810人,装备有重型激光炮和离子炮各60门,牵引光束发生器6具,并搭载有数个中队上百架护航太空战机。歼星舰是帝国黑暗邪恶力量的象征,每支帝国舰队中至少有一艘歼星舰,特遣舰队通常有三艘,反派主角黑骑士维德的旗舰竟然是一艘长达19公里的执行者级超级歼星舰,相比之下《银河英雄传说》里莱因哈特的旗舰伯伦希尔号不过区区1107米,火力配备为12门中子炮,这种配置甚至不及最小的帝王Ⅰ型歼星舰。帝国部队中服役的歼星舰最多时达到25 000艘,各位现在该明白为什么义军总干不过帝国军了吧?在即时战略游戏《星球大战:战火帝国之堕落之军》中,玩家可以扮演帝国舰队指挥官带领大队歼星舰体验一下横扫千军的感觉。
如果说歼星舰代表恐怖和死亡,那么《星际旅行》里那艘大名鼎鼎的星舰企业号则象征着正义和希望,企业号属于宪法级星舰,联邦舰队编号NCC-1701,它由一个巨大的碟形主船体和通过下方雪茄形副体联接的两台曲速引擎组成,全舰长990米、宽460米、高230米,总重量19万吨,乘员500人。主人公库克船长带着一帮各怀绝技的手下乘坐它多次拯救宇宙,由于结构过于特殊,企业号无法在行星表面着陆,船员们只能使用质能传送器将人员和小型器材瞬间传送到19 500公里外的指定地点。《星际旅行》在科幻影视作品中的资历和名头都不在《星球大战》之下,企业号在《星际旅行》中的意义更是远远大于歼星舰在《星球大战》中的地位,从1983年至今,以《星际旅行》为题材改编的游戏不下60部,几乎每一部都少不了这艘星舰的戏份。《星球大战》中也有一艘著名的民用星际飞船千年隼号,可它仅有26.7米长,总重量也才100吨,纯属不起眼的小家伙。千年隼号外形像个压扁的汉堡包,侧面嵌着橄榄状的驾驶舱,经过船长韩索罗与他忠心耿耿的猩猩大副丘巴克多次非法改装后,千年隼号号称是全银河系最快的走私船,行天者卢克好几次危在旦夕全靠它及时赶到救驾。
前卫科技
巨舰流派显然受到大航海时代文化的影响很深,大船意味着更远的航程、更强的火力和更高的生存几率,当然,也会带来更惊人的能量消耗。以液体燃料为动力的传统火箭引擎在星际旅行中属于土老冒级的装备,目前现实生活中最快的火箭从地球出发飞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需要5万年,坐火箭绕银河系一圈要60万年,飞出银河系抵达最近的河外星系至少要230万年,且不说巨量的燃料如何携带和储存,这些惊人的时间就算把万字去了也不是人类寿命能够承受得起。尽管科幻作者们还创造了核动力引擎、星际冲压引擎、反物质引擎、离子引擎、光子引擎等一系列未来技术,不过实际论证表明靠这些花把式遨游太空比火箭也快不了多少,因此基于超空间理论的跃迁或虫洞航行逐渐成为星际旅行中的主流技术。利用超空间引擎可瞬间将飞船跃迁传送到数万光年外的目的地,虫洞则是穿越超空间的自然出入口。在《质量效应》中主人公驾驶的飞船可借助星空传送门迅速抵达遥远的目的地,这种传送门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人造虫洞。以飞船自身引擎提供动力主动穿越超空间通常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帝国歼星舰启动超空间引擎进入跃迁状态瞬间的能量输出等同于一颗小恒星,歼星舰每次跃迁耗费的能源据说比许多行星有史以来消耗的能源总和还多,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但却无法考证其真伪,谁让人家是未来世界的技术呢。
★设计理念
星舰结构
宇宙战争中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敌方星舰,而是恶劣的太空环境,星际旅行不比开汽车出游,出了问题可以停在路边慢慢处理。陨石或流弹击穿密封舱后氧气泄漏会使船员窒息丧命,跃迁过程中引擎突发故障完全可能导致整艘星舰解体,即使什么故障也没有,在偏僻星区不幸迷路后一旦燃料耗尽也只能坐以待毙,因此宇宙飞船的船体结构和舱室设计都大有学问。我们可以看到《星际旅行》中企业号的两台曲速引擎并没有直接镶嵌在船身主体上,而是通过副船体以后掠“V”形悬挂臂连接,这是因为这两台最高可达到12倍光速的曲速引擎在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危险,因为引擎与主船体相距较远,超光速飞行中即使发生引擎爆炸也不至于波及船身,如果反应快还可以引爆悬挂臂抛弃故障引擎。不少科幻文艺作品中还可以见到一堆圆球后面加个巨型喷口的反物质飞船,这种飞船的怪异结构也是基于安全角度出发,那些巨大的球状罐体是存储反物质燃料的容器,依靠反物质湮灭提供动力的喷口是高度危险区,因此要用存储罐将它与船员座舱隔开。战争狂人们从不考虑星舰船员的后勤问题,在他们的大脑中90%的船舱都该用来装弹药和舰载战机,剩下的10%作为船长专用的豪华办公室。即使是处处体现高科技的未来时代,人类和远古的祖先一样也总是要吃饭的,比较严肃的硬科幻作品通常以舰载栽培室作为远程星际旅行的食物来源,栽培室里的水栽藻类植物为船员提供氧气和食物,同时吸收船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肥料为己所用。栽培室的意义是在狭窄飞船内建立一个简易的独立生态链,从而保证漫长旅行中的食物供给。栽培室绝对无法挡住像歼星舰那样动辄上万人的胡吃海喝,一艘船3万多壮汉,加上大量护航舰船怎么也有小10万人,如果是特遣舰队这数字肯定得翻倍,万一维德爵士心血来潮要亲自出动,他那艘超过普通歼星舰10倍长度的超级旗舰掀起的人海狂浪恐怕就不是翻两三倍的问题,几十万张嘴不管到哪里都会产生类似蝗虫过境的效果。电影《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韩索罗的老朋友,云中城城主兰度·卡瑞辛起初因惧怕帝国舰队的淫威出卖了卢克和韩索罗,不过此人随后又改变立场帮助卢克等人脱逃。据专家考证,云中城人口鼎盛时期也才542万,维德爵士率军入驻后至少增加50万部队的额外负担,云中城虽然富庶恐怕也招架不住这帮蝗虫狂啃,种种迹象表明兰度同志绝非良心发现,而是帝国士兵的好胃口让城主大人别无选择,与其坐等蛮横的帝国部队吃光自己那点家底,索性不如帮助卢克逃跑从而引走蝗虫们。帝国舰队到底是如何解决众多船员的吃喝问题极可能会成为《星球大战》历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谜。
内部舱室
星舰上的舱室内部设计通常可以体现不同世界的独特韵味,由《毁灭战士》和《雷神之槌》引领的重金属风格在科幻世界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动开合的金属舱门不仅在太空飞船上频繁亮相,军事基地和科研场所中也时常可见这些嗤一声就能轻巧弹开的厚重钢板。有的金属舱门能探知有人走近然后自动开启,那景象就和现实生活中银行门口的电眼识别玻璃门一样,也有的金属门要手动按键才能开启,有时候一些特别的舱门还需要准入密码。几乎所有飞船上的舱门都与中枢智能系统相连,紧急情况下可以由控制台锁死门闩起到隔离密封作用,这招在某些舱室外壁破裂或遭到异形怪物攻击时非常有用,但在真正的对等战争中金属舱门很容易被敌方突击队的切割光束和爆破器材摧毁。科幻作家们想到了非金属材料的星舰,如科幻策略游戏《幽浮:余震》中出现的生物飞船,这种名为麦密克的巨型宇宙生物通过脑电波诱惑外星人以自身为交通工具飞往地球,而它的真正目标是埋藏在月球地表下向太空分泌激素的雌虫。麦密克活体飞船的舱室就是它的体内空间,舱门是肉质的粘膜,开关原理目前是个未解之谜,通道由软体器官和藤蔓状的神经纤维交织而成,宽敞的舱室多为近似蜂巢的六角格子布局,因为这是自然界中承重能力最强的建筑结构。生物飞船是一种充满灵性的智能生命,它通常会与驾驶者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心灵感应沟通,遭到敌舰火力攻击能自动还击或加速逃遁,敌方登陆部队如果胆敢在它体内动刀动枪,一通大肠蠕动就能将入侵者挤压成肉酱,这种飞船的出现预示着太空时代重型兵工厂的业务前景极为不妙。在太空策略游戏《创世崛起:宇宙十字军》(Genesis Rising:The Universal Crusade)中,艾柯南船长统率的宇宙十字军大量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生物飞船,像章鱼的、恐龙的,还有像怒汉的,让玩家看得眼花缭乱。金属与有机物混成的多质态飞船同样也有,科幻FPS《掠食者》(Prey)中主角托米与女友、祖父都被一艘巨大的外星人飞船劫持,侥幸逃生的托米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奇怪的世界,冰冷的金属板壁后总时不时露出微微蠕动的血肉和触须。飞船上既有自动闭合的金属舱门,也有分泌着粘液的肉瓣出口,还有一些奇特的传送门看上去像是空空荡荡的镜框,钻进去后却发现自己被瞬间传送到别的地方。这款游戏把人类对门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无数具有魔幻主义色彩的门隐喻着主人公托米人生价值观的剧变。
建筑风格
如果想了解一个时代,最好去看这个时代的建筑,这句哲言对于虚构的未来世界同样有效。很多时候,建筑能准确反映一个陌生世界的脉搏特征,在《星球大战》中,银河系共和国首都考路斯坎行星遍布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摩天大楼,炫耀奢华壮观的同时也暴露出功利僵化的气息,象征着共和国政权外表强盛内里衰败的本质。果不其然,最后议长帕尔帕庭施展阴谋手段篡位称帝,以黑暗大君的真实身份在旧共和国遗骸上成功建立了邪恶的银河帝国。绿草茵茵的纳布行星上人工建筑物很少,自然风光醉人心脾,阿米达拉女王的宫殿从内到外完全是追求宏大的拜占庭式古典主义风格,穹顶塔群的布局彰显纳布文明的悠久历史与王家风范。像《毁灭战士》《雷神之槌》类的科幻射击游戏里时常可见哥特风格的古堡,这种风格的建筑一律高塔尖顶巨拱门,本来是气势宏伟的至尊格局,然而哥特风格在音乐界又意味着金属和死亡,这也恰好是此类游戏本质的真实写照,在宏大的场景中以火力强劲的重型武器战斗到死亡。哥特风格建筑在科幻即时战略游戏中也很有市场,如一贯追求场面效果的《战锤40000》系列,任何需要营造波澜壮阔的史诗战场的地方一般都有哥特式建筑的身影。在《星球大战》《虚幻》等远征地外世界的作品中,还能经常看到各类异域风格的建筑,它们有的完全取材于大自然,外表简朴不带丝毫工业痕迹,表明本地居民纯属热爱和平的善良种族,而那些外形狰狞棱角坚硬外带刺状装饰的建筑里住的通常不是什么好鸟,走近之前最好先把枪掏出来。末日题材游戏中的建筑物多为一副破败景象,如《辐射》《半条命》《战争机器》《地狱之门:伦敦》等,光看那些饱经风雨的残垣断壁,玩家就知道这里的人民遭了灾,需要一位大英雄来拯救世界。有时候也不是所有作品都能有统一风格的建筑,如《英雄萨姆》中主角一会大战南美金字塔,一会勇闯日式古堡,一会又踏上凡尔赛宫的草坪,多元场景风格的随意混合表现了一种追求轻松休闲的娱乐心态,而这也正是《英雄萨姆》的游戏魅力所在。
在各种科幻文艺作品中,对未来世界的描绘总是汇集了最丰富和最新奇的想象,通过它们我们跨越时间眺望未来,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时获得梦境般的冒险体验。一款科幻游戏要把文字描述的幻象变为可触摸的实体,其难度并不小于原创,小说家可以忽略作品中的很多细枝末节,但以视觉表达为基础功能的游戏却不能在画面上留下任何空白,玩家也不会像电影观众那样任由导演主宰自己的视野,因此科幻游戏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容纳想象力的空间。如果能认真研读这些不为常人注意的角落,我们会对制作者的构思有更深入了解,对于热爱科幻文化的玩家来说,这种探索式的发现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在接下来的一期中,我们将对未来世界的武器装备和生物种族作进一步探讨,希望各位不要走,广告之后继续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