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警之星| 袁川东:攥指成拳 在打假前线铸造执法“新标杆”

从接处警、受立案、案件办理、执法监督等方面,他全力破解执法工作难点难题,不断提升打假工作法制化水平;他用法治思维破案攻坚,攥指成拳保障企业创新创造;他是打假前线的“法律知识库”,在打假前线铸造执法“新标杆”。

他就是重庆市公安局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侦查总队法制支队支队长袁川东。

近年来,袁川东凭借卓越的工作表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全国公安机关“昆仑”行动暨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等诸多荣誉,并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人民警察、重庆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得个人嘉奖16次。

专案主办到理论研究他以案促战推动提升执法规范水平

袁川东先后参与“1·30”特大制售有毒有害食品、“6.01”生产销售假药、特大制售假冒伪劣汽车案等重庆市公安局涉假重点案件的侦办工作。

在案件侦办工作中,袁川东精准指导案件定性、法律适用和主要证据收集,提出关键建议,确保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他组织开展了3000余次涉假领域案件巡查评查,编撰了10期年度典型案例汇编,累计印发1000余册,为执法规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规范地制定警种绩效评价体系,是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举措。”袁川东积极参与制定警种内部外部绩效评价体系,撰写了100余篇分析报告和理论文章,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为基层民警办案提供经验。通过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团队战斗力和执法水平,袁川东已经成为法制支队名副其实的“多面能手”。

侦破案到惠企纾困他改善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创新创造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励企业创新创造的关键之举。长期以来,袁川东坚持从实际出发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法治专业优势,解决了“昆仑”专项行动中涉及侵犯企业知识产权重大案件办理的疑难问题,有力助推案件成功侦破,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2023年9月,某灯具制造企业因假冒伪劣产品蒙受损失,袁川东参与总队联合梁平区公安局组建的专案组工作,3个月内侦破“9·15”假冒品牌灯具案,摧毁了全链条生产销售黑窝点,涉案金额逾1.5亿元。

案件已结,但知识产权保护仍在继续。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基础上,总队推出《重点企业品牌刑事保护名录》,并与第一批重点企业签署《警企协作备忘录》,选派警务联络官提供法律支持和风险防范指导,侦破多起假冒重庆知名品牌案件,涉案金额达1.7亿元。自《名录》推出以来,袁川东重点加强对涉重点企业品牌案件的指导和服务,赢得企业信赖,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化解难题到破釜沉舟打破瓶颈提升涉假案件侦办质效

近年来,涉假领域犯罪网络化、隐蔽化趋势越发明显,案件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给侦办工作带来了挑战。

袁川东立足法制岗位,探索建立法制部门提前介入机制,并在一线案件侦办中提供深入指导。他强化与检法部门密切合作,推动各部门就多层级犯罪管辖、食品犯罪“废弃物”认定等问题达成司法共识。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食品药品安全、医保骗保、假冒名烟名酒等领域的法律瓶颈,大大提升了全市涉假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维护了群众民生和企业合法权益。

在保健食品、减肥产品等非法添加案件中,袁川东提出“先确定产品属性,再确定案件性质”的观点,为案件办理提供了规范化依据,避免了“同案不同判”的问题。

2021年,袁川东组织起草并印发了《关于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打击侵权伪劣犯罪的意见》,推动了公安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合作;2022年上半年,总队收到全市多个区县反映,在新司法解释出台后,部分“医保骗保药品”案件的法律适用出现变化,取证重点需调整。袁川东和团队迅速应对,经过实践最终形成《重庆市办理医保诈骗相关案件会议综述》,为全市类似案件办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3年,袁川东又牵头组织起草并印发了《重庆市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预警提示工作办法(试行)》,推动公安打假工作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突出预警防范,对各类风险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早处置,有力推动了全市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文/图 王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