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向“科技合伙人”发出邀请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曹艳军
经过多方寻觅,专注研发植物胶囊的东方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最终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张帆团队达成了合作意向。
这一场景,出现在山东省烟台市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专家烟台行暨科技成果对接会”上。类似的成功案例在这次对接会上还有不少。
这场由山东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主办,烟台市科技局、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对接会,目的很明确——撮合科研院所与企业,为好成果找到“好婆家”。
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应用
“科技成果再多,如果无法有效转化,也很难变成生产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应化所”)科技处副处长、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胡士奇十分看重这场对接会。他表示,烟台为高校院所、科研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创新空间、无限的发展机遇。
正是看到了机遇,来自应化所7支科研团队的18名专家,带着最新成果与现场近百名企业代表面对面畅所欲言,精准对接。据了解,应化所在化学工程、材料科学、新能源等领域科研实力雄厚,这恰与烟台市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相契合。
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烟台,先后获取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三张“国家创新名片”,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作为发展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烟台一方面引入大院大所、大平台,打造科技成果策源地;另一方面,该市出台政策,建设平台,打造队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本地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集血压测定与缺血预适应训练为一体,它集成了仪器本体测定与手机软件测定程序,成本低,安全可靠。”在对接会上,应化所电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特别研究助理张晓伟携带“血压仪与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一体机”仪器现场演示,成果一经亮相便引来了元微境电子信息(山东)有限公司等多家烟台企业洽谈合作。
东方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量研发部经理刘佳丽深有感触:“我们乐于参与这种既能一对多、多对一,又能一对一的对接会,解决现实难题。”
四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科技成果转化是个迫切问题,一方面是科研院所不想将苦心研发的成果“束之高阁”;另一方面企业对新成果、新技术“求贤若渴”。
这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所思所想,科技部门早已看在眼里。
为了解决企业对成果的需求,烟台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在一年时间里走访了全市150余家企业,征集了130余项有效需求;同时编制了《2023烟台市企业技术需求》手册,面向全国高校院所推送。
为了加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该中心工作人员一年来累计走访国内47家高校院所,征集3000余项科技成果,推动优质资源落地本市。
“撮合科研院所和企业,‘红娘’很重要。”烟台市科技局局长李杰提到一组数据: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烟台打造了“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的服务链条,已培养232名技术经纪人;落实《烟台市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资金实施细则》,对服务机构进行重奖……
政策推力,成果给力,企业努力,中介发力。围绕着科技成果转化,四股力量在眼前的对接会场上“拧成了一股绳”。
两三个小时的对接会,各方收获都不小。参会的科研团队在现场推介了16项成熟度较高、可转化落地的重大科技成果,涉及新材料、绿色化工、医药等领域。在现场,就有9项重大科技成果与13家企业开启洽谈合作,并达成多个合作意向。
“期待更多具有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烟台转化和落地。”李杰向“科技合伙人”发出邀约。他表态,烟台市科技局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保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同向发力,畅通“企业出题、院所解题”合作渠道,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快应用、快落地、快转化,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