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能级科创平台 引领高水平创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
近年来,贵州集中优势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对科技平台、技术、人才、资金、政策进行集中统筹,不断在提高科技创新质效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和布局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在集聚人才、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制、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致力攻克关键问题核心技术
8月5日,在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王崎正在完善农作物病虫害多模态大数据平台。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如果判断不准,容易耽误最佳防治时机,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王崎介绍,通过农业大数据和多模态智能算法设计,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多模态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作物病虫害早期预测。目前,该项目已在贵州、新疆等地开展应用推广。
作为我国大数据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21年10月投用以来,该实验室聚焦公共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块数据与区域治理三个方向,积极构建数据要素加工、处理、共享、流通技术与规范研究体系,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
今年1月12日正式启动实施的“数据融合驱动的社会治理风险动态感知预警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是贵州省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足社会治理领域的智能化探索,全力破解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和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探索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的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模式。
助力民族制药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协同创新,建成国内单品种生产规模最大的苗药制剂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玉玲告诉记者,这几年,实验室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算力中心、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
目前,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高倍引及热点论文6篇;牵头制定标准5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建成一流公共大数据算力中心……
陈玉玲表示,实验室将继续围绕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大数据领域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持续深化科研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拓宽国内外交流合作渠道,为推动我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为新材料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8月6日,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攻关核心原材料吨级规模化生产技术。今年上半年,研究院全固态锂电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量产单次达到公斤级阶段。
“全固态锂电池是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相比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同体积的情况下,固态电池能提供的能量更多,电池的体积也更小。”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秦舒浩说。
近年来,研究院以“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针对材料领域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承担对行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人才培养等。
在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可降解材料及制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穿梭忙碌。今年5月,研究院正式通过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CMA扩项评审,成为全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具有检测资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检验检测机构。
实验室不仅可以为监管部门开展“禁塑”行动执法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材料可降解性能的评估,推动可降解材料产品和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测试中心已服务上汽通用五菱、贵州轮胎、振华新材料等企业500余家,检测样品10万余件。
以关键材料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和“富矿精开”等重大科技需求,研究院重点布局了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特种贵州特色矿产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研发方向,并积极探索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研究院将继续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深耕固态锂电池及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导电聚合物材料等产业‘卡脖子’问题,把科技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秦舒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