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生命 不计回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救助生命 不计回报

——香港郊野义务搜索队的故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06日 第 07 版)

香港郊野义务搜索队的队员们在讨论搜救路线。

新华社记者 龙镜伊摄

“这边未有发现”“水源位要留意”……

一天早晨,香港郊野义务搜索队(以下简称搜索队)一行人冒着密雨,穿行在新界西贡的山野中,搜寻一名登山失踪人士。

2005年,在同一片山林里,一名登山经验丰富的警员用手机求救后失踪。除了警方大规模搜救外,一群热心的户外活动人士也自发上山寻人,其中部分成员日后成立了香港郊野义务搜索队。

10多年来,搜索队跟进的个案有60余件,成功寻获的占四成。他们不计回报地救助生命,于2023年12月获评“感动香江团体”。

香港郊野公园遍布全港各处,山林郊野充满魅力,却也暗藏危险。警方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3年9月,全港约有3000宗有关登山遇险的事故。

一般情况下,搜索队只在失踪者家属的要求之下才会出动。“我们会前往失踪者的家中,搜集手机实时位置、互联网检索记录等信息。”搜索队召集人戴伟雄说。大量的案头研究是必须的,包括分析接收到失踪者手机信号的基站、制定行动组的搜索路线等。

进山时,队员们分工合作,上山的小组负责模拟失踪者路线,边走边收集环境资料。“把整个搜索区域划分成若干个10米×10米的小格,每人隔开5米站成一排,一路‘扫’过去。”资深搜索员禤志坚比划着,解释行动中用到的“格子清除法”。

若找到一个鞋印,或一只手套,搜索队不会破坏现场。“会用手机拍下来,传到专门的群组里共享信息。”禤志坚说。在山下,有多年搜救经验的队员会分析传回的数据,逐步缩窄搜索范围。

戴伟雄任职于香港医管局,加入搜索队10年,搜救中果断、专业,从不惧怕。大多数情况下,警察、消防等在主要道路和空中搜索,搜索队作为辅助重点排查非正式的山径和丛林。队员们需要争分夺秒地“爆林”,即用刀斩断茂密的枝叶,辟出一条条新路。“有时候心里很急,失踪者就在那个山上,可能我再多走两步就找到了。”戴伟雄说。

队员们的平均年龄40余岁,其中不乏退休警察、攀山队教官、医护等具备户外技能的专业人士,但也常常遇到受伤、迷路的状况。“这不是一件很快能完成的事。”禤志坚说,“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用心。”

禤志坚的背包上挂着一个布条,写着“上山为落山”。“仅仅是一场雨后,山中的环境可能就完全不同,有些失踪案件都是登山人士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令自己无法下山。”他建议登山要做足准备,最好带上电筒、哨子、反光保温毯等,“也要多利用科技作实时分享”。

今年1月,香港警方推出“HKSOS”手机应用,登山人士可在程序中留下踪迹,在意外发生时可实时按键报警求助,警方亦提醒登山人士尽量避免单独行动。

这些年,搜索队曾组织过“中暑的急救与处理”“追踪的策略运用”等分享会,也曾多次前往内地,与中国登山协会等组织交流经验。禤志坚说,这些互动让他们学到更多救援和沟通的技巧,“我们也想把搜救经验多分享出去,希望能更有效地帮到人”。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龙镜伊)

热门相关:血战天下   江太太恃宠而骄   战神小农民   我的抖音太无敌   天帝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