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填报志愿,奔赴新的山海
□刘稳
万千考生踏出高考考场,无缝衔接进入下一场比拼。近日,全国各省份陆续“放榜”,公布高考成绩及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考志愿填报已成为考生和家长们的“置顶”要事。作为高中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志愿填报不仅关乎考生的人生选择,更联系着国家发展的“星辰大海”,重要性不言而喻。考生只有跳出各类误区,科学填报志愿,才能圆梦理想大学、逐梦精彩人生。
审慎填报志愿,量力而行择业。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已达9.5亿元,旺盛需求之下,志愿填报市场迅速兴起,一系列生涯规划、“招生通”、AI录取预测及智能填报等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部分机构与个人正是看到了这块“蛋糕”,将自己包装成颇具专业性的“规划师”“专家团队”,通过制造焦虑、夸大宣传,诱导家长为高价的资讯及辅导买单。这一方面加重了家庭教育负担,形成新的社会焦虑,另一方面脱离了学生个性分析,导致从众选择“热门专业”,易使专业领域人才过剩,引发专业填报“踩踏”和社会就业问题。考生与家长要加强判别各类“套路”与虚假信息,减少盲从和功利心理,审慎对待和选择志愿填报市场服务。
关注权威资讯,消除虚假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本质是教育领域之事,应体现公益性。要打好考后“信息战”,教育行政及招生考试部门应当会同高校主动作为,做好招生政策解读,为考生家长提供权威、便捷、科学的指导。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可免费为考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各地招生高校也联合中学组织开展一系列网络直播、入校宣讲及填报培训,解读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考生及家长只有摒弃浮躁心理、放弃浅显阅读,多渠道关注权威招生资讯,做到参考而非完全依赖,才能弥补“信息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逐梦青春赛道,服务祖国人民。志愿填报是学子多年苦读后“落子”的最后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它是探索自己、发现自己的宝贵体验与过程,细节中连接着更大的未来。考生应当在中学阶段提前接受思想政治、职业规划及心理教育,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准自身热爱所在与能力所长,做到理性看待“冷门”与“热门”,科学认识“专业”与“职业”,正确处理“兴趣”与“需求”,更多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做出选择,立志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找到正确答案、实现人生价值。
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高考并非终点,一考难定终身,人生有无限可能。广大学子会在与大学的美好邂逅中,遥望平芜青山,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程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