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何以撬动文旅大市场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记者李培松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不少城市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特色特点,施展“十八般武艺”,上演了热闹喧嚣的“人海”模式。这样的热度,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节假日期间的常态。而在互联网流量和文旅东风的加持下,如今一些“三四五线”小城市、小地方也持续受到了关注,小赚了一波“留量”。
村村有好戏,“村超”“村BA”赛事精彩不断。街街有逛头,羊肉粉、肠旺面、洋芋粑……各色美食无限诱惑。城城有看头,贵阳“红飘带”、遵义《伟大转折》剧目持续火爆。在贵阳青岩古镇、遵义播州乌江寨、黔东南镇远古城……每当夜幕降临时,无限美丽穿越时空而来,令人沉浸当下忘了归途。可以说,一座座贵州小城小镇小村十分多彩,正在倍加出彩,兴尽所期,不负时光。
那么,“小地方”何以撬动文旅大市场呢?从近年来一些“网红”城市和贵州小城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答案。热度持续中的一时“流量”不等于未来发展的长久“留量”。在抢抓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机遇的同时,更需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优质文旅供给的“硬支撑”,才能夯实“网红”城市的“软基础”。
一
继淄博、哈尔滨之后,“网红”城市甘肃省天水市得到“泼天的富贵。”今年一季度,天水亮出“坐高铁品天水麻辣烫”“人生热辣滚烫,不如来天水吃麻辣烫”等众多宣传标语,于是乎,坐高铁、乘飞机、自驾车……人们蜂拥而至。天水本地人说,从来没有在街上看到如此多的人。
麻辣烫在国内众多城市随处可见,但在互联网的火热传播下,一时间大家都记住有一种麻辣烫叫甘肃天水。得到“泼天富贵”后,文旅部门也颇为上心,积极借鉴淄博、哈尔滨等“网红”城市的经验,派出“天水白娃娃”微笑接站热情迎客,敞开市政府大门免费让客停车,打造便利便捷的游客中转站……多措并举强措施优服务,只为让游客称心如意、宾至如归。
互联网的热度虽有时,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诗和远方的期待却是永恒的追求。无论是哪一座城市,对于未曾抵达的人来说,都会有一种陌生感,都是一本等待细细品味、满满阅读的精彩书籍。只有这本书中的不同场景、不同风景、不同光景有所吸引,才能让每个驻足的旅人,收获美好的个体感受和体验。特别是在一座座城市被互联网流量带火之后,不断抵达的旅人对这座城市既是一种欢喜,更是一种考验,我们要习惯性去掉互联网这个网红“滤镜”,以城市原住民的视角与初心,去透析这座城市的文化与特色,去触摸这座城市的呼吸与心跳,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昨天与今天,才能在旅行途中以持续性的新鲜感、丰富性的探索性、沉浸式的体验感,找到自己旅途的释放与惬意。
二
把格局打开,把视野放开,从全球到全国到全省再到一城一隅,特别是对于知名度、辐射力、承载力不如一、二线城市的“小地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借力借势文旅东风,就算带不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加速度”,也一定能保持好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内驱力”。
贵州“村BA”“村超”“村晚”……等各类活动的精彩正在“接二连三”。贵州未打出“村”字品牌前,也未曾预料这个“村”字头能形成一个超级IP,持续不断带来超级流量的关注度。
从实践中闯出来的贵州“村”路,正在火热关注中越走越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在这一“快与慢”的统一、“长与远”的结合、“稳与进”的变化中,无不深刻启示我们小城也能撬动文旅大市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变化,必须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悉,以持之以恒的专注度,做好小城文旅东风的“时、度、效”文章,才能打通内外市场循环的“任督二脉”。
小城之光,定有小城之“火”。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加快发展,一座小城要始终心里装着大市场、大世界、大格局,精准定位于自身之“小”,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文化积淀和具体实际,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持续发力的“大文章”。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簇拥下,微微、盈盈小城之光,也能聚势尽成燎原之火。
小城之小,定有小城之“特”。人们走出熟悉的家门,来到陌生的地方,既有初次相逢遇见的新鲜感,又渴望与众不同熟悉的特色性。有的小城小有名气之后,就忘记了变“流量”为“留量”之本,既在于大气候之下的一流环境与“软服”,更在于小气候之中的优质供给与本色。随着名气的传播与流量的加持,如何构建好一个个留客的特色场景,打造好一个个品质的住宿环境,才是喧嚣浮华后,必须守住的初心。
小城之表,定有小城之“里”。无论是否借到文旅东风,无论是否晋级网红城市,必须以精准的“组合拳”保持小城的“面子”,更要以持久的深入性凸显小城的“里子”。在“表与里”的长远发展中,如果说全力打造“快进漫游”的体系是首位,那么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扩张、不无中生有便是坚守小城本真的应有遵循。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应该统筹考虑的如何因地制宜,让优质服务供给更丰富多元?如何长久长远,让内部外部环境更干净整洁?如何精准发力,让一时与一直的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善齐全。从目光所及、触手可及、身心可达的不同层级,全方位、全过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三
从昨天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到今天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动员部署,到我省我市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旅游景区的行动……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只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定能从中得到加速崛起之势带来的高质量发展活力与新质生产力的红利。
“小地方”何以撬动文旅大市场?不能在名气名声上与大城市一较高下,也不能在便捷便利上与大城市一概等同。毕竟小城之小、之特、之光才是小城的魅力所在,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大小环境皆有不同。
面对人们永恒不变的诗和远方所向和美好生活追求,小城要始终把“有没有”变为“好不好”作为借力借势文旅东风的重要衡量标准,把需求牵引供给变为供给创造需求作为加快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动态平衡,坚定不移走好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之路。
从村到县再到市,从市到省再到国家,每一个层级都有自身的旅游之特,这是属地的自然属性,也是自身发展离不开的坚守之基。在四季交替的时间长河里,每一个层级都要有聚焦自身实际的“大格局”与“微视角”,才能多措并举,提供共性的服务与供给,完善个性的彰显与突出。
寻寻觅觅冷冷热热是人生风风雨雨的常态与变化,真真切切从从容容是人在旅途心之所愿、行之所向。每座小城都做好自己的光,就算一时未得到互联网传播流量关注与加持,但长久的口口相传、人心所向才是永恒的王道。说不定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盈盈聚势的微光就是燎原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