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长大的孩子

在图书馆,孩子除了看书借书,还能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

吕星月从两岁半起就开始成为浙江宁波图书馆的“常客”,跟着老师听故事、做游戏,体验非遗、参观展览、参加研学。“小朋友现在6岁,说起传统文化头头是道,这离不开在图书馆的时光。”母亲梁晓雯说。

五年级学生包歆亦几乎每天都期待走进图书馆,“排练、表演、配音、录制歌曲、手势舞……最难忘的是在绘本剧《森林图书馆》中扮演猫头鹰,知道了图书馆各项业务和规章制度”。

“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也有机会能跟大朋友、小朋友分享我喜欢的书呀?”8岁的郎米多是阅读短视频“天一夜读”的忠实粉丝,这天,他终于走进图书馆的录音棚,分享了《沈石溪动物探索营》一书。

在图书馆长大的孩子,有着关于阅读的丰富体验。当图书馆以“亲切可即”的方式进入孩子的童年,“到图书馆去”,不是一句口号,正在成为日常。

在图书馆内,可以听讲座、学艺术、看展览

“用宁波话读《江雪》是怎么样的?”“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哽咽感?”“写这首诗时,柳宗元遭遇了什么?”“他为什么要钓雪?”在宁波图书馆永丰馆,随着北辰老师抛出一系列问题,在座的家长和孩子重新认识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这也是“我陪孩子读经典”2024宁波市全民阅读活动的生动一幕。

北辰是当地的语文教师,热衷传统文化和名著阅读的传播普及,这天他正在讲的是“令人感慨的天才少年”柳宗元的故事。台下座无虚席,记者随机问了几位家长,“抽中一个讲座名额跟中彩票一样高兴”。

宁波图书馆专题活动部主任洪敏介绍,“共读Moment·阅经典”系列活动于2022年8月启动,每月1期,至今已开展了27期。由专业老师带领亲子家庭,从最开始的四大名著,到正在进行的诗歌系列,共同阅读、解读经典。

7岁的陈和飏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跟着妈妈和哥哥来宁波图书馆听讲座。古代文人的故事听得多了,他还给自己起了字“子龙”,号“甬上居士”,“老师讲得很有趣,我喜欢听。班上有五六个同学都一起来了。”

陈和飏的妈妈杨爱金回忆,孩子之前听了解读《西游记》的讲座,“当时并没有听懂老师说的人物形象等内容,但是后来突然有一天,他明白了”。对于北辰老师今天提出的问题,“老翁钓的是鱼还是雪”,陈和飏认真思考后,觉得是“钓雪”,至于为什么,他还没有想清楚。

宁波图书馆少儿事业部主任王盈介绍,图书馆从2015年开始推出“天一童读”,为14周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提供阅读服务,并衍生出“童绘”“童艺”等系列阅读活动,年均举办200余场,均免费。

8岁女孩高了凡正在参加“天一童艺培训课”,跟着老师唱由诗词等经典古籍改编的歌曲。每周末都陪女儿来图书馆的父亲高灿,在等待的空闲里没有刷手机,而是在读一本《陪伴式成长》。

“给女儿起名‘了凡’,是因为当时正好在读《了凡四训》。这些经典的智慧,也许能让孩子的内心更丰盈一些。”高灿说:“在图书馆陪孩子成长,在教育她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也把童年重新走了一遍。”

今年从“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暑假期间,宁波图书馆以本土作家撰写的《朝歌晚唱》《百谷千工》《四时家什》等图书为素材,举办了以“同年·童年”为主题的复古儿童节特展。28寸的自行车、录音机和磁带、小卖部和零食……大人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在此时此地交汇。

在图书馆外,15分钟就能走到有书的地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阅读方式,而孩子的阅读之旅往往从家乡开始。

位于宁波市莲桥第历史街区的屠呦呦旧居,孩子们正一边读《屠呦呦传》,一边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前辈的人生传奇,还用百合、杏仁、胖大海、钩藤等中药材制作团扇扇面。10岁的戴思齐很兴奋:“好不容易‘抢’到了!科学课上老师也讲过青蒿素,但是今天讲的细节更多。”

从一本书出发,让孩子们共读一本书,共走一个景点。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馆长汪岚介绍,本土文化研学活动“阅游甬城”,从2018年到现在,已经办了58期,读了58本书,2900多人次参与,孩子们的脚步到了当地的鼓楼、城隍庙、它山堰……“现在有4个研学主题:文化研学、自然课堂、职业体验、运动体验,场场‘秒杀’。”

月湖之畔,宁波老城区的C位,一家“阅湖慢生活空间”里,正在举办“我与孩子读经典修经典”公益活动。家长与孩子们面前摆放着破损的《三字经》书页和修复工具,在修复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

7岁的小朋友安玥瑶和爸爸妈妈,已经开始上手。“我老家是甘肃天水,2011年到浙江宁波安家。”爸爸安孝良说,“带孩子来体验古籍修复,就想从小给孩子心里种一颗种子,也许现在不懂,但长大了可能会开出不一样的花。”

阅湖慢生活空间开设于2019年,主理人陈海青考证过,这个位置在宋代可能是一个驿站。巧的是,现在的宁波高铁站也离这儿只有两三百米,“有不少人在赶高铁前会特地来坐坐,看看书,看看湖”。

从2022年起,“阅湖慢生活空间”成为宁波图书馆“天一书房”的一员。目前店里有宁波图书馆配置的约3000册图书,多为传统文化类,并定期更新;店里还有自动借还书设备,读者可以通借通还。

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介绍,截至2023年年底,已经建成了“天一书房”131家,还有规模较小的“天一微书房”879家,形成了“15分钟文化圈”,“城市用15分钟、乡村用30分钟,就能走到有书的地方”。

目前,宁波图书馆约1/10的借阅量是在“馆外”完成的,民宿、咖啡厅、医院、银行、旅游集散地等公共空间,都能成为一个个“图书馆”。徐益波特别推荐,“宅”在家中不愿出门的,还有送书到家的“天一约书”服务,“即便是宁波最远的海岛,也能在72小时内乘风破浪地送到”。

有屏幕的地方就有图书馆,图书馆成为生活空间

“孩子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5月12日晚上,中学生徐楚懿和母亲朗读了《在山的那边》,许多家长留言“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勇气”。一人一书,一起夜读,如今,打开“天一夜读”阅读短视频,成为不少宁波孩子每天的习惯。

“有屏幕的地方就有图书馆。”徐益波说:“读者在哪里,就把服务阵地拓展到哪里。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于是我们供其所需,用朗读短视频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小读者关注阅读这件事,特别是每周日晚推出‘我陪孩子读经典’特辑。”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天一夜读”阅读短视频每日更新,“短视频+深度阅读”的形式持续“圈粉”。截至6月28日,“天一夜读”推出180期,全网传播量超600万人次。

5月中旬的一天,方晗与9岁的儿子方向来到宁波图书馆,他们是“天一夜读”的忠实读者,来参观“天一夜读”的线下特展。“读过的书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觉得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当看到留言墙上的这个问题时,方晗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当我以为人生是座孤岛,发现有人跟我一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

方晗说:“通过‘天一夜读’,方向知道身边还有这么多和他一样喜欢看书的大朋友、小朋友。除了书籍内容本身,还能听到他们读后的感受,小朋友觅到了许多‘知音’。”

目前,宁波图书馆总藏书量约417万册,2023年接待读者171万人次,图书流通近116万人次、417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约1400场,参与近1167万人次。徐益波还透露了一个数据,新馆的借阅量约是老馆的两倍,但人流量是老馆的4倍,“这说明很多人不借书的时候也愿意来图书馆,把这里当成另一个生活空间”。

徐益波说,总面积20430平方米的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将于近期启用,那将是一个充满了海洋元素的儿童阅读空间。“下沉式、阶梯式、地台式、嵌入式……除了传统的一桌一椅,少儿馆的开放阅读区会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坐席设计,孩子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姿态;馆内还会有一个益智玩具馆,有积木、拼图等250种玩具。”

暑假来临,宁波图书馆俨然成为孩子和家长意见一致的“度假”空间。记者还在服务台看到了一个本周菜单,图书馆内食堂向读者开放。25元两荤两素,避风塘虾、蒜香小排、番茄梅豆、茭白烤肉……菜品着实不错。一位小读者很真诚地告诉记者:“有时候不借书,妈妈也带我来吃饭。”

瞧,在图书馆长大是一个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双丰收、有意思又有意义的选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热门相关:婚婚欲醉:腹黑老公萌宠妻   儿媳妇成为了妻子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大爱晚成,卯上天价老婆   完美再遇